帮助与文档
OptumG2/G3

8 弹塑性

在本章中,首先考虑了弹塑性的一般热力学公式,然后推导并讨论了许多有用的变分原理。为了方便表达起见,最初忽略了孔隙压力的影响。第8.3节总结了主要结果,其中包括孔隙压力的影响。

8.1弹塑性热力学公式

在本节中,主要根据Simo(1998)和Krabbenhoft(2009)的论述简要概述了弹塑性的热力学公式。

从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并假设等温条件,可以得出以下中心恒等式(Collins and Houlsby 1997):

image.png(8.1)

其中P是内部功率,ϕ是亥姆霍兹自由能函数,D≥0是耗散函数。根据Simo(1998),我们将假设亥姆霍兹自由能是弹性应变εe和一组类似于应变的硬化变量η的函数:

ϕ = ϕ(εe , η) (8.2)

ϕ随时间的导数由下式给出

image.png(8.3)

与纯弹性过程(image.png= 0,D = 0)的(8.1)进行比较,可以得应力为

image.png (8.4)

与η共轭的变量集称为类似应力的硬化变量,并表示为 κ

image.png (8.5)

接下来,通过Legendre变换定义互补的亥姆霍兹自由能函数ψ(σ,κ):

image.png(8.6)

从中可以得出,弹性应变和类似应变的硬化变量可以表示为

image.png(8.7)

通过对上述关系的直接操作,耗散如下

image.png(8.8)

这是结果众所周知的[除了κ的符号会经常改变(Collins和Houlsby 1997; Simo 1998)]。 此外,内部功率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

image.png(8.9)

根据Krabbenhoft(2009),我们试图通过在屈服条件下最大化内部功率来导出本构模型:

image.png(8.10)

从内部工作率的表达式(8.9),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image.png(8.11)

因此,相关的最大化原理简化为

image.png(8.12)

现在假设一个相关的势能ψ(σ,κ),本构方程作为与上述最大化问题相关的一阶最优条件。因此,我们注意到当特别选择ψ= 0时,满足von Mises的最大塑料耗散原理(例如参见Lubliner 1990)。

为了导出更通用的本构方程,首先将ψ的时间导数展开为

image.png(8.13)

使用这种展开式,与(8.12)相关的本构方程如下:

image.png(8.14)

为方便引入有效模数:

image.png(8.15)

因此本构方程可以用以下格式表示:

image.png(8.16)

此处的模量C和h具有与第2节中概述的常规弹塑性模型相同的物理意义:C是弹性柔量模量,h是硬化函数数组。此外,控制方程还包括一个新的本构模量S,称为耦合模量。该附加模量可用于构建土壤和其他颗粒状材料的本构模型(Krabbenhoft 2009)。

8.1.1有限步公式

有限步版本考虑了上面讨论的增量变分公式。变形的力可以在时间上近似为

image.png (8.17)

其中下标0表示初始的已知状态。使用上一章节公式以及完全隐式的耗散评估,变形的有限步阶幂可以用σ和κ表示为

image.png(8.18)

其中

image.png(8.19)

本构原理(8.10)的有限步形式为:

image.png(8.20)

假定Δε已知。

8.2变分原理

在对刚塑性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得出许多类似的变分原理。

8.2.1 Hellinger-Reissner原理

最直接的变分原理是通过将局部本构原理(8.20)扩展到整个域。原理为:

image.png(8.21)

对于线弹性,此原理简化为众所周知的Hellinger-Reissner原理。

8.2.2下限原理

下限原理的等价描述的控制方程:

最大化    image.png

满足  image.png(8.22)

我们注意到,image.png= 0满足刚塑性下限原理(6.16)。作为特殊情况,考虑线性(或线性屈服函数)的完美弹塑性材料。假设弹性模量与时间无关(image.png),可推出:

image.png(8.23)

其中 ∆σ = (σ - σ0),因此: 

最大化     image.png

满足  image.png(8.24)

其中s还是松弛变量。该原理与刚塑性原理(6.16)相似。 实际上,对于C = 0(刚弹性行为),当前理论原理可以精确包含。

8.2.3 上限原理 

最后,可以导出(8.22)的耦合上限解。一般情况下,结果不是特别透明,并且涉及的参数与到目前为止引入的主要参数(势能ψ和屈服函数F)不同,考虑特殊情况(8.24)。 该原理的耦合由下式给出:

最小化image.png

满足   image.png(8.25)

其中εe为弹性应变,u是位移,而λ是塑性乘数。与刚塑性上限原理(6.17)的相似性显而易见。实际上,对于D =∞(刚性弹性行为),最小化将意味着εe= 0。

8.3孔隙压力

渗流作用和超静定压力的影响很容易包含在上述原理中。

8.3.1排水条件

假设排水条件良好,则下限原则(8.22)扩展至:

最大化       image.png

满足  image.png(8.26)

修改后的Hellinger-Reissner原理为:

image.png 

满足F(σ′,κ) ≤ 0

在上文中,假设仅外部负载数值被放大以达到破坏状态,而由于渗透压力ts引起的部分牵引力保持恒定。

8.3.2不排水条件

假设排水条件良好,则下限原则如下:

最大化   image.png

  满足      image.png   (8.27)

修改后的Hellinger-Reissner原理为:

image.png 

         满足              F(σ′,κ) ≤ 0                       (8.28)

再次假设仅放大外部负载数值以达到破坏状态,而由于渗流压力ts引起的部分牵引力保持恒定。我们注意到,超静压力pe作为附加变量带入下限原理,而上限原理包含确保不可压缩性的附加约束。


0 个评论

要回答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