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边坡各处的剩余下滑力

岩土工程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247 次浏览 • 2017-03-02 10:03 • 来自相关话题

  介绍了GEO5 v2016土坡模块中如何查看剩余下滑力及各条块处推力情况。  在GEO5「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中,当选择「不平衡推力法(显示或隐式)」作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时,如果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小于设计安全系数,软件会在计算结果中给出剩余下滑力,但是部分用户反馈说想查看各位置的剩余下滑力情况。虽然GEO5 2016中并未给出推力传递曲线(将来会在计算书中给出),但是我们仍能通过其他方法求得各位置的推力大小。今天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何为剩余下滑力?  所谓剩余下滑力E,是指土体的下滑力T与抗滑力R的差值。  即:隐式解:显示解:  可见,当时,土体无剩余下滑力,边坡稳定;当 时,边坡不稳定,需要改变坡型设计或采取支护措施。  GEO5土坡模块中怎样查看剩余下滑力?  在GEO5「土坡模块」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滑体区域内增加抗滑桩来实现。如下图所示边坡:注:当计算安全系数小于设计安全系数时,软件会自动给出滑面底端的剩余下滑力大小及其方向,但仅适用于不平衡推力法(传递系数法)。  首先新建一个工况阶段,在原边坡上增加抗滑桩,将桩的位置设置在滑体以内,定位桩顶至边坡表面,桩长穿过滑面,其他参数随意设置即可。设置完成后,开始分析,完成后,通过点击右下方的详细结果查看结果:注:抗滑桩最大承载力只是用于计算抗滑桩在极限状态时边坡能达到的最大安全系数,和滑坡推力的计算无关。滑坡推力和滑体抗力由设计安全系数计算得到。因此,这里可以对抗滑桩最大承载力去任意值。  该点处剩余下滑力即为上图中桩后滑坡推力减去桩前滑体抗力。  在滑面范围内修改抗滑桩所在x轴上的位置,可得到滑面底端到滑面顶端任意位置的剩余下滑力,用户可以通过此种方式求出推力传递曲线。  总结  在实际设计中,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找到剩余下滑力最小或者最大的位置,通常,我们需要选择容易施工的地方进行支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经验上判断哪些位置做挡墙或者做抗滑桩最合适,而不是依靠推力传递曲线去判断。求解方法本身就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参数的选取也有相应的误差,谁也不能保证推力传递曲线上最小的就一定是真实剩余下滑力最小的位置。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施工和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取考虑支护结构的位置。设计好了位置,我们就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求得对应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当然,对于抗滑桩结构,由于「土坡模块」和「抗滑桩模块」有数据接口,整个过程就更加自然和方便了。  目前新版本中已经加入条块间信息的输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报告查看。 查看全部
  介绍了GEO5 v2016土坡模块中如何查看剩余下滑力及各条块处推力情况。  在GEO5「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中,当选择「不平衡推力法(显示或隐式)」作为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时,如果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小于设计安全系数,软件会在计算结果中给出剩余下滑力,但是部分用户反馈说想查看各位置的剩余下滑力情况。虽然GEO5 2016中并未给出推力传递曲线(将来会在计算书中给出),但是我们仍能通过其他方法求得各位置的推力大小。今天就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何为剩余下滑力?  所谓剩余下滑力E,是指土体的下滑力T与抗滑力R的差值。  即:隐式解:显示解:  可见,当时,土体无剩余下滑力,边坡稳定;当 时,边坡不稳定,需要改变坡型设计或采取支护措施。  GEO5土坡模块中怎样查看剩余下滑力?  在GEO5「土坡模块」中,我们可以通过在滑体区域内增加抗滑桩来实现。如下图所示边坡:注:当计算安全系数小于设计安全系数时,软件会自动给出滑面底端的剩余下滑力大小及其方向,但仅适用于不平衡推力法(传递系数法)。  首先新建一个工况阶段,在原边坡上增加抗滑桩,将桩的位置设置在滑体以内,定位桩顶至边坡表面,桩长穿过滑面,其他参数随意设置即可。设置完成后,开始分析,完成后,通过点击右下方的详细结果查看结果:注:抗滑桩最大承载力只是用于计算抗滑桩在极限状态时边坡能达到的最大安全系数,和滑坡推力的计算无关。滑坡推力和滑体抗力由设计安全系数计算得到。因此,这里可以对抗滑桩最大承载力去任意值。  该点处剩余下滑力即为上图中桩后滑坡推力减去桩前滑体抗力。  在滑面范围内修改抗滑桩所在x轴上的位置,可得到滑面底端到滑面顶端任意位置的剩余下滑力,用户可以通过此种方式求出推力传递曲线。  总结  在实际设计中,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找到剩余下滑力最小或者最大的位置,通常,我们需要选择容易施工的地方进行支护。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经验上判断哪些位置做挡墙或者做抗滑桩最合适,而不是依靠推力传递曲线去判断。求解方法本身就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参数的选取也有相应的误差,谁也不能保证推力传递曲线上最小的就一定是真实剩余下滑力最小的位置。因此,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从施工和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取考虑支护结构的位置。设计好了位置,我们就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求得对应位置的剩余下滑力,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当然,对于抗滑桩结构,由于「土坡模块」和「抗滑桩模块」有数据接口,整个过程就更加自然和方便了。  目前新版本中已经加入条块间信息的输出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详细的计算报告查看。

GEO5快速入门指南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714 次浏览 • 2017-03-01 14:52 • 来自相关话题

GEO5是一款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岩土设计软件,我们根据软件特点、学习和教学经验,建议大家采用下面的顺序和思路进行GEO5软件学习,多数用户反馈可以在1个小时内掌握GEO5的基本操作和目标模块的使用。第一步: GEO5基础功能学习内容:学习GEO5所有模块通用的基础功能。库仑问答地址:《GEO5入门课程》第一节《基本操作—窗口布局与基本操作》腾讯课堂地址:GEO5初级培训课程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zfytVc9LKdgLXsTSkeXNHA 密码:s3ce第二步:根据项目需要,在岩土问题九大解决方案中选择具体解决方案对应的软件模块进行基础学习。内容:针对岩土解决方案(边坡稳定分析、挡土墙设计、基坑设计、浅基础设计、深基础设计、固结沉降分析、隧道设计、三维地质建模、有限元分析),学习相应软件模块的基本操作。库仑问答地址:《GEO5入门课程》第十节《边坡稳定分析》腾讯课堂地址:GEO5初级培训课程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zfytVc9LKdgLXsTSkeXNHA 密码:s3ce至此便可以基本掌握GEO5软件的使用操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对计算理论的理解和灵活使用GEO5的水平,可以进行第三步学习。第三步:GEO5高级课程学习内容:学习GEO5各解决方案下各个模块的计算原理,各个参数的取值方法,以及在实际岩土工程设计项目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使用技巧。库仑问答地址:《GEO5高级课程》第一节《基坑设计—土压力计算和基坑设计模块原理》腾讯课堂地址:https://ke.qq.com/course/269426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VOdf8KrUsMUPPmiSr5UO8g 密码:ykx3文档学习资料此外,对喜欢阅读文档教程进行软件学习的朋友,我们提供了设计和用户手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GEO5工程设计手册:点击这里GEO5工程实例手册:点击这里GEO5用户手册:即GEO5自带帮助文档,关于帮助文档的使用请访问:GEO5入门课程-帮助文档。在线地址:GEO5在线帮助。库仑问答GEO5话题:可以在库仑问答的「话题」页面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文章和问答进行学习。地址:GEO5话题广场最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F1键获取GEO5软件的自带帮助,而且帮助文档会根据当前所在的软件窗口自动定位到相应的帮助部分。同时,也可以在库仑问答平台中发布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专家或者工程师都会为您即时解答。对于已经购买了GEO5的客户,您还可以向我们的销售工程师申请VIP通道权限:库仑VIP通道简介。 查看全部
GEO5是一款非常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岩土设计软件,我们根据软件特点、学习和教学经验,建议大家采用下面的顺序和思路进行GEO5软件学习,多数用户反馈可以在1个小时内掌握GEO5的基本操作和目标模块的使用。第一步: GEO5基础功能学习内容:学习GEO5所有模块通用的基础功能。库仑问答地址:《GEO5入门课程》第一节《基本操作—窗口布局与基本操作》腾讯课堂地址:GEO5初级培训课程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zfytVc9LKdgLXsTSkeXNHA 密码:s3ce第二步:根据项目需要,在岩土问题九大解决方案中选择具体解决方案对应的软件模块进行基础学习。内容:针对岩土解决方案(边坡稳定分析、挡土墙设计、基坑设计、浅基础设计、深基础设计、固结沉降分析、隧道设计、三维地质建模、有限元分析),学习相应软件模块的基本操作。库仑问答地址:《GEO5入门课程》第十节《边坡稳定分析》腾讯课堂地址:GEO5初级培训课程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zfytV ... sp%3B密码:s3ce至此便可以基本掌握GEO5软件的使用操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对计算理论的理解和灵活使用GEO5的水平,可以进行第三步学习。第三步:GEO5高级课程学习内容:学习GEO5各解决方案下各个模块的计算原理,各个参数的取值方法,以及在实际岩土工程设计项目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使用技巧。库仑问答地址:《GEO5高级课程》第一节《基坑设计—土压力计算和基坑设计模块原理》腾讯课堂地址:https://ke.qq.com/course/269426百度云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VOdf8KrUsMUPPmiSr5UO8g 密码:ykx3文档学习资料此外,对喜欢阅读文档教程进行软件学习的朋友,我们提供了设计和用户手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GEO5工程设计手册:点击这里GEO5工程实例手册:点击这里GEO5用户手册:即GEO5自带帮助文档,关于帮助文档的使用请访问:GEO5入门课程-帮助文档。在线地址:GEO5在线帮助。库仑问答GEO5话题:可以在库仑问答的「话题」页面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文章和问答进行学习。地址:GEO5话题广场最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F1键获取GEO5软件的自带帮助,而且帮助文档会根据当前所在的软件窗口自动定位到相应的帮助部分。同时,也可以在库仑问答平台中发布问题,我们的技术人员、专家或者工程师都会为您即时解答。对于已经购买了GEO5的客户,您还可以向我们的销售工程师申请VIP通道权限:库仑VIP通道简介。

GEO5多排抗滑桩桩前抗力与桩后推力计算方法

库仑产品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428 次浏览 • 2017-03-01 14:31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GEO5针对多排抗滑桩的桩前滑体抗力和桩后滑坡推力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图1 多排抗滑桩 多排抗滑桩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考虑桩身承载力、考虑桩身承载力之比和分段完全支挡。现在以双排抗滑桩为例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方法的主要思路:图2 双排抗滑桩示意图注:图中Fa´为条块1对桩A的滑体抗力,Fa为条块2对桩A的滑坡推力;Fb为条块2对桩B滑体抗力,Fb´为条块3对桩B的滑坡推力;Fa抗和Fb抗分别为桩A和桩B的最大抗滑承载力。Fa´和Fb´计算比较容易,这里主要是确定Fa和Fb的大小。1、直接考虑桩身承载力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计算Fa时(即确定条块2、3对桩A产生的推力),将Fb抗带入极限平衡方程中,这样计算得到的Fa值要小于没有考虑Fb抗的情况。在计算Fb时,再将Fa抗带入到极限平衡方程计算,这样得到的Fb要大于没有Fa抗考虑的情况。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是:1、当Fb抗较大时,例如当Fb抗大于Fb´,桩B会对条块2产生拉力作用,这样得到Fa值就会偏小甚至出现负值,这显然是错误的。同样当Fa抗较大时,Fb可能成为主动力,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2、混淆了安全系数计算和桩受力计算两种不同的概念。安全系数计算考虑的是桩的极限承载力状态,桩受力计算考虑的是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计算桩A和桩B的受力应该考虑的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而这里采用抗滑桩极限承载力等于是混淆使用了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2、考虑桩身承载力之比我们知道抗滑桩受力计算考虑的是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所以如果将方法1中的Fa抗和Fb抗最大承载力调整为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所能发挥出的大小,那么计算出的Fa和Fb便是处于边坡极限状态下的滑坡推力和滑体抗力。GEO5便是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首先,软件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修正抗滑桩承载力。所谓的修正抗滑桩承载力指的就是边坡极限状态下所对应的抗滑桩承载力值。其计算方式是将输入的每排抗滑桩最大抗滑桩承载力Vu乘以相同的参数K,使Vu同时增大或减小,通过迭代计算,直到计算安全系数(桩极限承载力状态)等于设计安全系数(边坡极限设计状态),最终得到的Vu·K便是修正抗滑桩承载力。然后与方法1一样,将修正抗滑桩承载力带入极限平衡方程计算出Fa和Fb。这种方法优势是:1、最终状态为边坡的极限状态,符合桩受力计算假设条件,计算得到的Fa和Fb比较符合实际情况。2、Fa和Fb的大小与抗滑桩最大承载力Fa抗和Fb抗无关,只和Fa抗和Fb抗的比例有关。3、分段完全支挡这种方法的思路相对比较简单,即假设桩B完全支挡条块3,桩B对条块2没有作用力,从而Fb=0。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因为假设Fb=0,所以抗滑桩B的设计会偏保守,实际上条块2会对桩B作用一定的抗力。2、因为计算Fa时没有考虑条块3传递下来的推力作用,所以桩A的设计会偏危险。综上所述,在做多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时,我们建议采用GEO5使用的第2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思路清晰可靠,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注:如果有的工程师想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模拟,在GEO5中只要创建多个工况,分别模拟即可。 查看全部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GEO5针对多排抗滑桩的桩前滑体抗力和桩后滑坡推力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图1 多排抗滑桩 多排抗滑桩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直接考虑桩身承载力、考虑桩身承载力之比和分段完全支挡。现在以双排抗滑桩为例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方法的主要思路:图2 双排抗滑桩示意图注:图中Fa´为条块1对桩A的滑体抗力,Fa为条块2对桩A的滑坡推力;Fb为条块2对桩B滑体抗力,Fb´为条块3对桩B的滑坡推力;Fa抗和Fb抗分别为桩A和桩B的最大抗滑承载力。Fa´和Fb´计算比较容易,这里主要是确定Fa和Fb的大小。1、直接考虑桩身承载力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计算Fa时(即确定条块2、3对桩A产生的推力),将Fb抗带入极限平衡方程中,这样计算得到的Fa值要小于没有考虑Fb抗的情况。在计算Fb时,再将Fa抗带入到极限平衡方程计算,这样得到的Fb要大于没有Fa抗考虑的情况。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是:1、当Fb抗较大时,例如当Fb抗大于Fb´,桩B会对条块2产生拉力作用,这样得到Fa值就会偏小甚至出现负值,这显然是错误的。同样当Fa抗较大时,Fb可能成为主动力,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2、混淆了安全系数计算和桩受力计算两种不同的概念。安全系数计算考虑的是桩的极限承载力状态,桩受力计算考虑的是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计算桩A和桩B的受力应该考虑的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而这里采用抗滑桩极限承载力等于是混淆使用了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2、考虑桩身承载力之比我们知道抗滑桩受力计算考虑的是边坡的极限平衡状态,所以如果将方法1中的Fa抗和Fb抗最大承载力调整为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所能发挥出的大小,那么计算出的Fa和Fb便是处于边坡极限状态下的滑坡推力和滑体抗力。GEO5便是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首先,软件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修正抗滑桩承载力。所谓的修正抗滑桩承载力指的就是边坡极限状态下所对应的抗滑桩承载力值。其计算方式是将输入的每排抗滑桩最大抗滑桩承载力Vu乘以相同的参数K,使Vu同时增大或减小,通过迭代计算,直到计算安全系数(桩极限承载力状态)等于设计安全系数(边坡极限设计状态),最终得到的Vu·K便是修正抗滑桩承载力。然后与方法1一样,将修正抗滑桩承载力带入极限平衡方程计算出Fa和Fb。这种方法优势是:1、最终状态为边坡的极限状态,符合桩受力计算假设条件,计算得到的Fa和Fb比较符合实际情况。2、Fa和Fb的大小与抗滑桩最大承载力Fa抗和Fb抗无关,只和Fa抗和Fb抗的比例有关。3、分段完全支挡这种方法的思路相对比较简单,即假设桩B完全支挡条块3,桩B对条块2没有作用力,从而Fb=0。这种方法的缺点是:1、因为假设Fb=0,所以抗滑桩B的设计会偏保守,实际上条块2会对桩B作用一定的抗力。2、因为计算Fa时没有考虑条块3传递下来的推力作用,所以桩A的设计会偏危险。综上所述,在做多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时,我们建议采用GEO5使用的第2种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思路清晰可靠,计算结果也比较合理。注:如果有的工程师想采用第三种方法进行模拟,在GEO5中只要创建多个工况,分别模拟即可。

GEO5中施密特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参数选取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864 次浏览 • 2017-03-01 11:12 • 来自相关话题

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软件默认选择的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施密特(Schmitt)法”。施密特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公式如下:其中:    EI—结构刚度;    Eoed—压缩模量。由计算公式可知,施密特法所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值取决于土的压缩模量和结构的刚度。在实际使用中,软件要求用户在岩土材料参数中输入相应岩土材料的“泊松比”和“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如下图:通常情况下,国内的勘察报告只给出“压缩模量”而不给出“泊松比”,因此,很多用户问道如何为“泊松比”取值。其实,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计算水平反力系数时并没有用到“泊松比”,这里输入的“泊松比”仅仅是用于将“变形模量”转换为“压缩模量”,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压缩模量”作为变形参数输入时,“泊松比”对计算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勘察报告直接输入“压缩模量”,并输入一个任意的“泊松比”值,例如0.3。注:关于施密特法的更多信息,请参考以下文献:Schmitt. P.(1995). "Estimating the 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for diaphragm wall and sheet pile wall design", in French. Revue Française de Géotechnique, N. 71, 2° trimestre 1995, 3-10 查看全部
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软件默认选择的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施密特(Schmitt)法”。施密特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公式如下:其中:    EI—结构刚度;    Eoed—压缩模量。由计算公式可知,施密特法所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值取决于土的压缩模量和结构的刚度。在实际使用中,软件要求用户在岩土材料参数中输入相应岩土材料的“泊松比”和“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如下图:通常情况下,国内的勘察报告只给出“压缩模量”而不给出“泊松比”,因此,很多用户问道如何为“泊松比”取值。其实,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计算水平反力系数时并没有用到“泊松比”,这里输入的“泊松比”仅仅是用于将“变形模量”转换为“压缩模量”,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压缩模量”作为变形参数输入时,“泊松比”对计算结果没有任何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勘察报告直接输入“压缩模量”,并输入一个任意的“泊松比”值,例如0.3。注:关于施密特法的更多信息,请参考以下文献:Schmitt. P.(1995). "Estimating the 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for diaphragm wall and sheet pile wall design", in French. Revue Française de Géotechnique, N. 71, 2° trimestre 1995, 3-10

解读GEO5基坑分析模块中的水平反力系数计算方法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86 次浏览 • 2017-03-01 11:03 • 来自相关话题

使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时,会碰到一个重要的参数——土的水平反力系数kh。土的水平反力系数(modulus of horizontal reaction of a soil body)的概念相当于Winkler(文克尔)弹性地基梁中的弹性刚度(spring stiffness inthe Winkler model),弹性地基上的作用力与土层变形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得出:p=ky其中:    p—沿岩土材料和刚性板界面作用的荷载;    k—Winkler(文克尔)弹性刚度;    y—钢板的垂直位移。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设置土的水平反力系数时,软件提供了以下7种选项(已经发布的2017版增加到8种):1)  输入结构前后沿深度分布值(用户自定义结构前后的水平反力系数)2)  岩土材料参数中直接输入(线性或非线性)3)  依据Schmitt(施密特)法计算4)  依据CUR166法(荷兰规范)计算5)  依据Ménard(梅纳)法计算6)  依据Chadeisson(查德森)法计算7)  利用岩土材料的变形参数迭代计算其中第一种方法为自定义,用户可以自定义任何一种水平反力系数沿深度的分布形式。以下主要为大家解读后面六种水平反力系数的计算方法。1. 岩土材料参数中直接输入(线性或非线性)当选择该选项时,需要在「岩土材料」界面中定义岩土材料参数时输入相应岩土材料的水平反力系数值,且可以选择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的关系为线性或非线性。当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为线性时,即水平反力系数为一恒定值,这和我国常用的K法是类似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值只与岩土材料有关,和土体深度已经土体位移均无关。当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为非线性时,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的斜率即为水平反力系数。在软件中,用户需要确定Kh1,Kh2,Kh3即相应达到最大位移的百分比A1和A2的值。2. Ménard法基于旁压试验的测量结果,Ménard得到下列表达式:其中:    EM —旁压模量,也可以用岩土材料的压缩模量代替;    a —以固支结构底端深度为依据的特征长度,根据Ménard假设,位于坑底以下2/3结构嵌固深度处;    α —岩土材料流变系数。注:软件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岩土参数来输入旁压模量和流变系数,也可以直接输入旁压试验结果,由软件根据旁压试验结果来结算。关于流变系数的经验取值,请查阅软件帮助文档。3. Chadeisson法R. Chadeisson根据对不同岩土材料下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的测量,以及计算得到的达到被动土压力时结构的位移量,推导出了计算水平反力系数的表达式:其中:    E.I —结构刚度;    γ —土的容重;    Kp —被动土压力系数;    K0 —静止土压力系数;    c´ —有效粘聚力;    Ap —粘聚力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 1-15)。4. 迭代法根据岩土材料的变形特征通过自动迭代运算得到水平反力系数。基本假设 - 随着土压力的改变,结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时,以变形模量 Edef [MPa]定义的弹性子空间的变形与结构的变形是一样的。因此,迭代过程中需要找到Kh[MN/m3]的一个特定值,使得结构和邻近岩土材料的变形相一致。当对Kh进行迭代分析时,不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5. 荷兰规范CUR 166以下表格列出了在荷兰(在荷兰规范CUR 166中有描述)进行的试验中测量得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值。表格中列出了割线模量的值,在软件中被直接转化为水平反力系数。6. Schmitt法GEO5中用Schmitt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可以查看文章:GEO5中施密特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参数选取。关于土的水平反力系数更多、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查阅GEO5的用户手册,“理论/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章节,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查看全部
使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时,会碰到一个重要的参数——土的水平反力系数kh。土的水平反力系数(modulus of horizontal reaction of a soil body)的概念相当于Winkler(文克尔)弹性地基梁中的弹性刚度(spring stiffness inthe Winkler model),弹性地基上的作用力与土层变形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得出:p=ky其中:    p—沿岩土材料和刚性板界面作用的荷载;    k—Winkler(文克尔)弹性刚度;    y—钢板的垂直位移。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设置土的水平反力系数时,软件提供了以下7种选项(已经发布的2017版增加到8种):1)  输入结构前后沿深度分布值(用户自定义结构前后的水平反力系数)2)  岩土材料参数中直接输入(线性或非线性)3)  依据Schmitt(施密特)法计算4)  依据CUR166法(荷兰规范)计算5)  依据Ménard(梅纳)法计算6)  依据Chadeisson(查德森)法计算7)  利用岩土材料的变形参数迭代计算其中第一种方法为自定义,用户可以自定义任何一种水平反力系数沿深度的分布形式。以下主要为大家解读后面六种水平反力系数的计算方法。1. 岩土材料参数中直接输入(线性或非线性)当选择该选项时,需要在「岩土材料」界面中定义岩土材料参数时输入相应岩土材料的水平反力系数值,且可以选择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的关系为线性或非线性。当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为线性时,即水平反力系数为一恒定值,这和我国常用的K法是类似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值只与岩土材料有关,和土体深度已经土体位移均无关。当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为非线性时,水平反力和土体位移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的斜率即为水平反力系数。在软件中,用户需要确定Kh1,Kh2,Kh3即相应达到最大位移的百分比A1和A2的值。2. Ménard法基于旁压试验的测量结果,Ménard得到下列表达式:其中:    EM —旁压模量,也可以用岩土材料的压缩模量代替;    a —以固支结构底端深度为依据的特征长度,根据Ménard假设,位于坑底以下2/3结构嵌固深度处;    α —岩土材料流变系数。注:软件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岩土参数来输入旁压模量和流变系数,也可以直接输入旁压试验结果,由软件根据旁压试验结果来结算。关于流变系数的经验取值,请查阅软件帮助文档。3. Chadeisson法R. Chadeisson根据对不同岩土材料下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的测量,以及计算得到的达到被动土压力时结构的位移量,推导出了计算水平反力系数的表达式:其中:    E.I —结构刚度;    γ —土的容重;    Kp —被动土压力系数;    K0 —静止土压力系数;    c´ —有效粘聚力;    Ap —粘聚力影响系数(取值范围为 1-15)。4. 迭代法根据岩土材料的变形特征通过自动迭代运算得到水平反力系数。基本假设 - 随着土压力的改变,结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时,以变形模量 Edef [MPa]定义的弹性子空间的变形与结构的变形是一样的。因此,迭代过程中需要找到Kh[MN/m3]的一个特定值,使得结构和邻近岩土材料的变形相一致。当对Kh进行迭代分析时,不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5. 荷兰规范CUR 166以下表格列出了在荷兰(在荷兰规范CUR 166中有描述)进行的试验中测量得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值。表格中列出了割线模量的值,在软件中被直接转化为水平反力系数。6. Schmitt法GEO5中用Schmitt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可以查看文章:GEO5中施密特法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参数选取。关于土的水平反力系数更多、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查阅GEO5的用户手册,“理论/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章节,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嵌固(坑底)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如何选取

岩土工程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47 次浏览 • 2017-03-01 09:48 • 来自相关话题

依据中国规范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主要基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共有三种方法,即m法、c法和k法。采用m法时,水平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其中:m-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kN/m4];        z-计算点距地面的深度[m];        h-当前工况阶段下的基坑开挖深度[m]其中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宜按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及地区经验取值,由于缺少试验和经验,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议由下列公式计算:其中:c-土的粘聚力[kPa];   φ-土的内摩擦角[°];   vb-挡土构建在坑底处的水平位移量[mm],当此处的水平位移不大于10mm时,可取vb=             10mm。采用c法和k法时,水平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当指数 n = 0.5时,即为c法,a = c (kN/m3.5)。当指数 n = 0时,即为K法,a = K (kN/m3)。当指数 n = 1时,即为m法。其三者关系可由下图展示:当基坑工程中涉及桩支护时,由于嵌固处(坑底)上方没有土体,因此其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取值为0。但是,对于边坡工程中涉及到抗滑桩支护时,由于嵌固处上部有滑体覆盖,在上部土体重力的作用下嵌固段土体会产生压实(应力增大),和基坑嵌固段的土体应力状态并不相同,因此,m的初始值并不为零(如上图中的m法和c法,橙色线为嵌固处)。因此,在使用GEO5「抗滑桩模块」时有必要对嵌固(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进行取值。依据中国规范计算和上述说明,A的取值方法分别如下:    K法:                   A = 0    c法:                  A ≈ c*h10.5其中:h1-上覆滑体厚度[m];        c-嵌固处土体的c值;m法:                  A ≈ m*h1其中:h1-上覆滑体厚度[m];        m-嵌固处土体的m值。因此依据上述相关公式,GEO5抗滑桩分析模块中嵌固(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还是很容易取值的。实际应用中,出于保守考虑,A值可以进行适当折减。 查看全部
依据中国规范计算土的水平反力系数主要基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共有三种方法,即m法、c法和k法。采用m法时,水平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其中:m-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kN/m4];        z-计算点距地面的深度[m];        h-当前工况阶段下的基坑开挖深度[m]其中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宜按桩的水平荷载试验及地区经验取值,由于缺少试验和经验,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议由下列公式计算:其中:c-土的粘聚力[kPa];   φ-土的内摩擦角[°];   vb-挡土构建在坑底处的水平位移量[mm],当此处的水平位移不大于10mm时,可取vb=             10mm。采用c法和k法时,水平反力系数计算公式为:当指数 n = 0.5时,即为c法,a = c (kN/m3.5)。当指数 n = 0时,即为K法,a = K (kN/m3)。当指数 n = 1时,即为m法。其三者关系可由下图展示:当基坑工程中涉及桩支护时,由于嵌固处(坑底)上方没有土体,因此其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取值为0。但是,对于边坡工程中涉及到抗滑桩支护时,由于嵌固处上部有滑体覆盖,在上部土体重力的作用下嵌固段土体会产生压实(应力增大),和基坑嵌固段的土体应力状态并不相同,因此,m的初始值并不为零(如上图中的m法和c法,橙色线为嵌固处)。因此,在使用GEO5「抗滑桩模块」时有必要对嵌固(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进行取值。依据中国规范计算和上述说明,A的取值方法分别如下:    K法:                   A = 0    c法:                  A ≈ c*h10.5其中:h1-上覆滑体厚度[m];        c-嵌固处土体的c值;m法:                  A ≈ m*h1其中:h1-上覆滑体厚度[m];        m-嵌固处土体的m值。因此依据上述相关公式,GEO5抗滑桩分析模块中嵌固(坑底)处水平反力系数的初始值A还是很容易取值的。实际应用中,出于保守考虑,A值可以进行适当折减。

如何使用GEO5重力式挡墙模块验算重力式水泥土墙

库仑产品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725 次浏览 • 2017-03-01 09:46 • 来自相关话题

很多基坑设计的朋友向我们询问了是否可以使用GEO5进行重力式水泥土墙设计验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进行重力式水泥土墙的设计验算。重力式水泥土墙是利用水泥材料为固化剂,采用特殊的拌合机械在地基土中就地将原状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合,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整体性和水稳定性的加固土圆柱体。将其相互搭接,连续成桩,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整体结构的重力式水泥墙,用以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由于其材料强度比较低,主要是靠墙体的自重平衡墙后的土压力,因此常视其为重力式挡土支护。这样便完全可以使用GEO5「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来进行相关设计和验算。重力式水泥土墙较适用于软土地区,如淤泥质土、含水量较高的黏土、粉质黏土、粉质土等。对以上各类土基坑深度不宜超过6m;对于非软土基坑挖深可达10m,最深可达18m。已知某基坑设计深度为6m,地下水埋深3m,拟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方案。这里我们首先要确定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一般根据整体稳定性条件来确定最小嵌固深度。我们可以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中分析得到嵌固深度建议值,然后再根据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来判断初定嵌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打开「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添加并指定好岩土材料后,在「尺寸」界面中设置基坑深度为6m,在「地下水」界面中设置支护结构前后的地下水位分别为7m和3m。图1 地下水设置所有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分析」,在分析界面中点击分析按钮,可以得到支护结构长度、锚固深度以及弯矩、剪力等计算结果。从而便确定了水泥土墙嵌固深度的建议值。图2 嵌固深度计算结果得到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后,还需要确定水泥土墙体宽度。理论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重力式挡土墙不同,基坑支护重力式挡土墙主要受抗倾覆条件控制,所以水泥土墙体宽度一般是根据抗倾覆极限平衡条件来确定。这里可以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计算宽度,随后再根据抗倾覆验算来判断此宽度是非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践表明,重力式水泥土墙初步结构宽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4~0.8倍,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且也比较经济合理。所以这里可以取基坑深度的一半作为墙体宽度,即3m。打开「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在「墙身截面尺寸」界面中,选择自定义墙体截面,通过添加点坐标定义重力式水泥土墙截面形状。图3 定义墙身截面形状进入「材料」界面,在墙身重度中输入水泥土墙重度,结构材料选择为“混凝土”,在混凝土设置面板中点击自定义按钮,在弹出的材料编辑窗口中输入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 墙体材料设置接着分别在「剖面土层」、「岩土材料」和「指定材料」界面中划分地层、添加岩土材料并将材料指定给各自对应的地层。图5 指定岩土材料进入「地下水」界面设置地下水位,选择第二个地下水类型,并将结构前后地下水位分别设置为7m和3m。注: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中计算水泥土墙嵌固深度时已经输入或设置的参数可以通过“复制数据”和“粘贴数据”功能直接复制到「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中使用。点击「墙前抗力」界面,在墙前抗力界面中设置基坑开挖深度和抗力土压力类型。这里选择第一种墙前坡面类型,在抗力类型列表中选择墙前土压力类型。如果选择被动土压力,因为被动土压力不可能全部发挥,设计的结果将偏危险;如果选择静止土压力,设计结果又会偏安全;GEO5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同时考虑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第三种选择,这样设计结果既不会偏危险,也不会偏安全,从而达到经济可靠的目的。这里我们可以选择“1/3被动,2/3静止”。注:“1/3被动,2/3静止”表示墙前地层总厚度的1/3以上部位考虑为被动土压力,1/3以下部位考虑为静止土压力。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地层上部位移较大,可取为被动土压力,地层下部的位移较小,可取为静止土压力。图6 “1/3被动,2/3静止”土压力分布在岩土材料中选择坑底岩土材料,最后设置结构与岩土间摩擦角和墙前土层厚度,墙前土层厚度决定了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和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应该设置为4m。图7 墙前抗力设置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超载」、「作用力」和「地震荷载」等选项进行超载、地震和其它作用分析。所有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倾覆滑移验算」,在倾覆滑移验算界面中,软件给出了各作用力大小和作用位置,以及倾覆滑移验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重力式水泥土墙倾覆稳定性和滑移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点击详细结果按钮,可以查看详细的计算结果,包括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抗倾覆安全系数、抗滑力、滑动力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图8 倾覆滑移验算注: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表明前面初设的水泥土墙体宽度满足安全要求。我们可以根据抗倾覆计算结果,对水泥土墙体宽度进行调整,以得到经济安全的最优墙体宽度。点击「截面强度验算」,在截面强度验算界面中对水泥土墙墙体正截面进行强度验算。在深度中输入需要验算的墙身位置,这里分别对6m和10m处的桩身正截面进行强度验算。验算结果表明,各正截面处的抗剪、抗压和抗弯验算均满足设计要求。点击详细按钮,可以查看详细的验算结果。图9 墙身正截面强度验算最后点击「外部稳定性」,软件自动调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在土坡模块中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直接进入「分析」界面,在分析界面中指定初始滑面,选择需要的计算方法并将分析类型选择为自动搜索,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开始分析按钮,软件自动给出最危滑面位置及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图10 整体稳定性验算注: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安全要求表明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分析得到水泥土墙嵌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同样可以根据验算结果对嵌固深度进行优化。至此,重力式水泥土墙设计验算就基本完成了。 查看全部
很多基坑设计的朋友向我们询问了是否可以使用GEO5进行重力式水泥土墙设计验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使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进行重力式水泥土墙的设计验算。重力式水泥土墙是利用水泥材料为固化剂,采用特殊的拌合机械在地基土中就地将原状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合,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整体性和水稳定性的加固土圆柱体。将其相互搭接,连续成桩,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整体结构的重力式水泥墙,用以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由于其材料强度比较低,主要是靠墙体的自重平衡墙后的土压力,因此常视其为重力式挡土支护。这样便完全可以使用GEO5「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来进行相关设计和验算。重力式水泥土墙较适用于软土地区,如淤泥质土、含水量较高的黏土、粉质黏土、粉质土等。对以上各类土基坑深度不宜超过6m;对于非软土基坑挖深可达10m,最深可达18m。已知某基坑设计深度为6m,地下水埋深3m,拟采用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挡方案。这里我们首先要确定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一般根据整体稳定性条件来确定最小嵌固深度。我们可以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中分析得到嵌固深度建议值,然后再根据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来判断初定嵌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打开「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添加并指定好岩土材料后,在「尺寸」界面中设置基坑深度为6m,在「地下水」界面中设置支护结构前后的地下水位分别为7m和3m。图1 地下水设置所有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分析」,在分析界面中点击分析按钮,可以得到支护结构长度、锚固深度以及弯矩、剪力等计算结果。从而便确定了水泥土墙嵌固深度的建议值。图2 嵌固深度计算结果得到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后,还需要确定水泥土墙体宽度。理论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重力式挡土墙不同,基坑支护重力式挡土墙主要受抗倾覆条件控制,所以水泥土墙体宽度一般是根据抗倾覆极限平衡条件来确定。这里可以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计算宽度,随后再根据抗倾覆验算来判断此宽度是非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践表明,重力式水泥土墙初步结构宽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4~0.8倍,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而且也比较经济合理。所以这里可以取基坑深度的一半作为墙体宽度,即3m。打开「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在「墙身截面尺寸」界面中,选择自定义墙体截面,通过添加点坐标定义重力式水泥土墙截面形状。图3 定义墙身截面形状进入「材料」界面,在墙身重度中输入水泥土墙重度,结构材料选择为“混凝土”,在混凝土设置面板中点击自定义按钮,在弹出的材料编辑窗口中输入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标准值。图4 墙体材料设置接着分别在「剖面土层」、「岩土材料」和「指定材料」界面中划分地层、添加岩土材料并将材料指定给各自对应的地层。图5 指定岩土材料进入「地下水」界面设置地下水位,选择第二个地下水类型,并将结构前后地下水位分别设置为7m和3m。注: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中计算水泥土墙嵌固深度时已经输入或设置的参数可以通过“复制数据”和“粘贴数据”功能直接复制到「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中使用。点击「墙前抗力」界面,在墙前抗力界面中设置基坑开挖深度和抗力土压力类型。这里选择第一种墙前坡面类型,在抗力类型列表中选择墙前土压力类型。如果选择被动土压力,因为被动土压力不可能全部发挥,设计的结果将偏危险;如果选择静止土压力,设计结果又会偏安全;GEO5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同时考虑静止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第三种选择,这样设计结果既不会偏危险,也不会偏安全,从而达到经济可靠的目的。这里我们可以选择“1/3被动,2/3静止”。注:“1/3被动,2/3静止”表示墙前地层总厚度的1/3以上部位考虑为被动土压力,1/3以下部位考虑为静止土压力。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地层上部位移较大,可取为被动土压力,地层下部的位移较小,可取为静止土压力。图6 “1/3被动,2/3静止”土压力分布在岩土材料中选择坑底岩土材料,最后设置结构与岩土间摩擦角和墙前土层厚度,墙前土层厚度决定了水泥土墙的嵌固深度和基坑的开挖深度,根据前面的计算结果,应该设置为4m。图7 墙前抗力设置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超载」、「作用力」和「地震荷载」等选项进行超载、地震和其它作用分析。所有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倾覆滑移验算」,在倾覆滑移验算界面中,软件给出了各作用力大小和作用位置,以及倾覆滑移验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重力式水泥土墙倾覆稳定性和滑移稳定性均满足要求。点击详细结果按钮,可以查看详细的计算结果,包括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抗倾覆安全系数、抗滑力、滑动力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图8 倾覆滑移验算注: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表明前面初设的水泥土墙体宽度满足安全要求。我们可以根据抗倾覆计算结果,对水泥土墙体宽度进行调整,以得到经济安全的最优墙体宽度。点击「截面强度验算」,在截面强度验算界面中对水泥土墙墙体正截面进行强度验算。在深度中输入需要验算的墙身位置,这里分别对6m和10m处的桩身正截面进行强度验算。验算结果表明,各正截面处的抗剪、抗压和抗弯验算均满足设计要求。点击详细按钮,可以查看详细的验算结果。图9 墙身正截面强度验算最后点击「外部稳定性」,软件自动调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在土坡模块中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直接进入「分析」界面,在分析界面中指定初始滑面,选择需要的计算方法并将分析类型选择为自动搜索,设置完成以后点击开始分析按钮,软件自动给出最危滑面位置及相应的最小安全系数。图10 整体稳定性验算注:整体稳定性验算满足安全要求表明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模块分析得到水泥土墙嵌固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同样可以根据验算结果对嵌固深度进行优化。至此,重力式水泥土墙设计验算就基本完成了。

荷载组合的问题

回答

库仑产品lwzjg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答 • 1993 次浏览 • 2017-03-01 08:54 • 来自相关话题

弹性支点法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岩土工程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57 次浏览 • 2017-02-28 16:26 • 来自相关话题

本文通过一个深基坑工程算例,来简单比较一下弹性支点法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弹性支点法是将支护结构视作竖向放置并受坑外侧向土压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基坑开挖面以上的锚杆和内支撑视为弹性支座,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层则采用一系列弹簧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把支护结构作为弹性支承的地基梁进行计算。图1 弹性支点法计算模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水平基床系数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基床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该方法还采用以下假设:     1、作用在结构的土压力可能是主动土压力至被动土压力之间的任一值,但不能超出以这两种极限土压力为边界的范围。  2、初始未变形结构上作用静止土压力。 图2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模型现在我们通过某地铁深基坑算例,分别采用弹性支点法和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计算分析,并将两者的计算结果分别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直观地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已知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为17.1m,基坑宽度为22m;围护结构采用Φ800@1400钻孔灌注桩加三道Φ600钢管内支撑,桩长22.1m,嵌固深度5.0m;钢管内支撑壁厚16mm,水平间距3m,预加轴力分别为300kN、552kN和487kN。基坑场地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1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基坑开挖工况为:表2 基坑开挖工况打开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软件默认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弹性支点法。在工况阶段[1]中添加或设置好地层、水平反力系数、岩土材料和排桩后,在「开挖」界面中将基坑深度设置为2.3m,接着点击「分析」得到第一个工况阶段的开挖计算结果。图3 工况一计算结果添加工况阶段[2],在「内支撑」界面中添加设置第一道内支撑。 图4 添加第一道内支撑以此类推,添加并分析完所有的工况阶段。图5 工况阶段7最后可以查看基坑开挖完成以后,支护变形、内支撑反力、支护内力和土压力分布计算结果。图6 kh+土压力分析结果图7 桩身内力计算结果图8 位移+土压力采用弹性支点法分析完成以后,可以在工况阶段[1]中点击「分析设置」,在分析设置界面中点击“编辑当前设置”按钮,在弹出的设置对话框中将“分析方法”选择为“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这样便可以在前面的设置基础上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直接进行分析。基坑开挖完成以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分析结果如下:图9 kh+土压力分析结果图10 桩身内力计算结果图11 位移+土压力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工况5时,桩顶水位位移为5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为6.12mm,位置在9.5m左右。图12 工况5支护变形监测结果分别对比工况5时弹性支点法和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弹性支点法,桩顶位移为3.9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为15.6mm,位置在12m左右;对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桩顶位移为3.8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结果为7.3mm,位置也在12m左右。图13 工况5弹性支点法支护变形              图14 工况5弹塑性共同变形法支护变形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这是因为和弹性支点方法相比,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可以更好的考虑结构前后土压力随支护结构变形的变化,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出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分布,从而也能得到更真实的计算结果。同时,在对于土压力不能超过极限土压力的考虑上,弹塑性共同变形考虑土体为理想弹塑性,部分区域的土体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如果土压力超过极限土压力,则设置为极限土压力,即该处土体进入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则不做类似考虑,简化为总的土反力和总的被动土压力的比较,如果不能满足,则不进行任何计算上的调整,用户必须改变结构尺寸重新计算,即整个过程中土体都是弹性状态。 查看全部
本文通过一个深基坑工程算例,来简单比较一下弹性支点法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弹性支点法是将支护结构视作竖向放置并受坑外侧向土压力作用的弹性地基梁,基坑开挖面以上的锚杆和内支撑视为弹性支座,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层则采用一系列弹簧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把支护结构作为弹性支承的地基梁进行计算。图1 弹性支点法计算模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水平基床系数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基床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该方法还采用以下假设:     1、作用在结构的土压力可能是主动土压力至被动土压力之间的任一值,但不能超出以这两种极限土压力为边界的范围。  2、初始未变形结构上作用静止土压力。 图2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模型现在我们通过某地铁深基坑算例,分别采用弹性支点法和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计算分析,并将两者的计算结果分别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直观地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已知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为17.1m,基坑宽度为22m;围护结构采用Φ800@1400钻孔灌注桩加三道Φ600钢管内支撑,桩长22.1m,嵌固深度5.0m;钢管内支撑壁厚16mm,水平间距3m,预加轴力分别为300kN、552kN和487kN。基坑场地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如下:表1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基坑开挖工况为:表2 基坑开挖工况打开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软件默认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弹性支点法。在工况阶段[1]中添加或设置好地层、水平反力系数、岩土材料和排桩后,在「开挖」界面中将基坑深度设置为2.3m,接着点击「分析」得到第一个工况阶段的开挖计算结果。图3 工况一计算结果添加工况阶段[2],在「内支撑」界面中添加设置第一道内支撑。 图4 添加第一道内支撑以此类推,添加并分析完所有的工况阶段。图5 工况阶段7最后可以查看基坑开挖完成以后,支护变形、内支撑反力、支护内力和土压力分布计算结果。图6 kh+土压力分析结果图7 桩身内力计算结果图8 位移+土压力采用弹性支点法分析完成以后,可以在工况阶段[1]中点击「分析设置」,在分析设置界面中点击“编辑当前设置”按钮,在弹出的设置对话框中将“分析方法”选择为“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这样便可以在前面的设置基础上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直接进行分析。基坑开挖完成以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分析结果如下:图9 kh+土压力分析结果图10 桩身内力计算结果图11 位移+土压力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工况5时,桩顶水位位移为5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为6.12mm,位置在9.5m左右。图12 工况5支护变形监测结果分别对比工况5时弹性支点法和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弹性支点法,桩顶位移为3.9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为15.6mm,位置在12m左右;对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桩顶位移为3.8mm,支护最大水平位移的计算结果为7.3mm,位置也在12m左右。图13 工况5弹性支点法支护变形              图14 工况5弹塑性共同变形法支护变形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这是因为和弹性支点方法相比,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可以更好的考虑结构前后土压力随支护结构变形的变化,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出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分布,从而也能得到更真实的计算结果。同时,在对于土压力不能超过极限土压力的考虑上,弹塑性共同变形考虑土体为理想弹塑性,部分区域的土体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如果土压力超过极限土压力,则设置为极限土压力,即该处土体进入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则不做类似考虑,简化为总的土反力和总的被动土压力的比较,如果不能满足,则不进行任何计算上的调整,用户必须改变结构尺寸重新计算,即整个过程中土体都是弹性状态。

新型生态挡墙设计

岩土工程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71 次浏览 • 2017-02-28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源文件下载:生态挡墙.rar  在岩土工程软件中,目前没有软件能单独模拟特殊生态挡墙。在GEO5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岩土工程软件中,目前没有软件能单独模拟特殊生态挡墙。在GEO5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运行「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在「项目信息」和「分析设置」界面中根据项目需求输入或选择相应的信息。  第二步:点击添加工况1,建立模型。  第三步:点击进入「墙身界面尺寸」界面,添加相应砌体参数。注:例如针对一种新型生态挡墙,其设计结构和砌体参数如图1所示:图1 生态挡墙结构和砌体参数图  在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中其砌体尺寸只有两种形式,如图2所示:图2 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砌体尺寸图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新型砌体分成上下两部分输入,通过几何计算确定输入的参数,针对案例工程,其砌体参数如图3所示。图3砌体参数  第四步:点击进入「剖面土层」界面,添加输入各土层坐标值。  第五步:点击进入「岩土材料」界面,添加各岩土材料。  第六步:点击进入「指定材料」界面,将岩土材料赋到相应土层。  第七步:点击其他界面输入相应信息,例如「基础」、「地下水」等。       注:针对新型挡墙其建立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生态挡墙模型图  第八步:「分析」验算。点击相应界面即可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例如「倾覆滑移验算」、「承载力验算」、「截面强度验算」。 注: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中验算承载力时将会启动「扩展基础设计」模块来进行分析,验算「外部稳定性」时将会启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来进行分析。特别说明:建模时将一个砌块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在「截面强度验算」时不需要验算假想截面。  针对案例工程考虑干涸工况和地震工况等情况,启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  第一步:在工况1的基础上分析正常水位下坡体稳定性,其三维图如图5所示。图5 正常水位下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图6 正常水位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第二步:添加一个新工况,进入「地下水」界面,将地下水改成「无地下水」,点击「分析」界面,得到相应结果。其模型如图7所示。图7枯水位下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图8 枯水位时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第三步:添加一个新工况,进入「地震荷载」界面,输入相应的参数,点击「分析」,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其模型如图9所示。图9 考虑地震荷载时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 考虑地震荷载时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因此通过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扩展基础设计」和「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就可以实现该工程需求。 查看全部
源文件下载:生态挡墙.rar  在岩土工程软件中,目前没有软件能单独模拟特殊生态挡墙。在GEO5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岩土工程软件中,目前没有软件能单独模拟特殊生态挡墙。在GEO5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运行「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在「项目信息」和「分析设置」界面中根据项目需求输入或选择相应的信息。  第二步:点击添加工况1,建立模型。  第三步:点击进入「墙身界面尺寸」界面,添加相应砌体参数。注:例如针对一种新型生态挡墙,其设计结构和砌体参数如图1所示:图1 生态挡墙结构和砌体参数图  在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中其砌体尺寸只有两种形式,如图2所示:图2 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砌体尺寸图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新型砌体分成上下两部分输入,通过几何计算确定输入的参数,针对案例工程,其砌体参数如图3所示。图3砌体参数  第四步:点击进入「剖面土层」界面,添加输入各土层坐标值。  第五步:点击进入「岩土材料」界面,添加各岩土材料。  第六步:点击进入「指定材料」界面,将岩土材料赋到相应土层。  第七步:点击其他界面输入相应信息,例如「基础」、「地下水」等。       注:针对新型挡墙其建立的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生态挡墙模型图  第八步:「分析」验算。点击相应界面即可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例如「倾覆滑移验算」、「承载力验算」、「截面强度验算」。 注:在「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模块中验算承载力时将会启动「扩展基础设计」模块来进行分析,验算「外部稳定性」时将会启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来进行分析。特别说明:建模时将一个砌块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在「截面强度验算」时不需要验算假想截面。  针对案例工程考虑干涸工况和地震工况等情况,启动「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  第一步:在工况1的基础上分析正常水位下坡体稳定性,其三维图如图5所示。图5 正常水位下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图6 正常水位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第二步:添加一个新工况,进入「地下水」界面,将地下水改成「无地下水」,点击「分析」界面,得到相应结果。其模型如图7所示。图7枯水位下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图8 枯水位时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第三步:添加一个新工况,进入「地震荷载」界面,输入相应的参数,点击「分析」,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其模型如图9所示。图9 考虑地震荷载时3D模型图  其分析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 考虑地震荷载时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  因此通过GEO5「混凝土砌块挡土墙」、「扩展基础设计」和「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就可以实现该工程需求。

弹性支点法问题探究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361 次浏览 • 2017-02-28 15:43 • 来自相关话题

某些情况下使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模块分析悬臂式支护结构变形时,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其中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算例比较简单,土层为均质砂土,排桩长7.0m,基坑开挖深度为3.0m。图1 算例模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如下:图2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结果图3 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最大桩身位移为10.9mm,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弹性支点法得到最大桩身位移达430.1mm,结果明显存在错误。我们与捷克专家认真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发现问题不在于软件,而是出在弹性支点法计算原理上。弹性支点法是将支护结构视作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支护结构后方的土压力始终考虑为主动土压力,基坑开挖面以上的锚杆和内支撑视为弹性支座,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层则采用一系列弹簧进行模拟,规程给出的土反力计算公式为:ps = ksv+ ps0      (1)式中,ps为分布土压力;ks为土的水平反力系数;v为土体压缩水平位移值;ps0为初始分布土压力,规程建议可采用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图4 弹性支点法计算模型对于支挡式结构,尤其是悬臂式支护结构,当桩长不是很长,桩体考虑为刚性桩时,在结构前后土压力作用下,桩体将绕开挖面以下桩身某点发生转动。转动点以下的桩后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桩前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 图5 悬臂前后土压力当悬臂桩嵌固深度不是很深,桩体转动相对较大时,转动点以下的桩后土压力理应为被动抗力,然而弹性支点法将桩后土压力总是考虑为主动压力,这样就忽略了被动抗力作用,计算得到的桩身变形自然会明显偏大。下面以GEO5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来详细说明: 图6 弹性支点法土压力和桩身位移结果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GEO5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计算,桩后土压力始终为主动土压力;桩前土反力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但大小介于桩前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因为桩体转动较大,转动点以上的桩前反力全部达到了被动土压力,转动点以下的桩前反力全部为主动土压力,但没有考虑转动点以下桩后被动区的被动抗力作用,而实际上这部分被动抗力是很大的,这样就使得计算结果就明显失真,桩身位移显著偏大。但是如果嵌固段足够长,悬臂桩考虑为柔性桩,这样桩身便不会存在转动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上述的计算错误。例如将本算例的桩长改为10m,其它参数不变,采用弹性支点法计算得到结果则很正常,符合实际情况。 图7 柔性桩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因为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将桩后土体同样使用弹簧来模拟,这样就考虑了桩后土压力随支护结构变形的变化,从而完全避免了上述弹性支点法存在的问题。图8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土压力和桩身位移结果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桩后被动区考虑了被动抗力作用,计算结果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理正深基坑是如何处理的呢? 图9 理正深基坑计算结果从理正深基坑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其桩后土压力也是按照《规程》要求始终考虑为主动土压力,桩前土反力也是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但是对土反力的大小没有任何约束,桩前上部土反力甚至可以大于被动土压力,桩底的土反力甚至可以为负值,即产生拉力,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条件。但为什么理正的计算结果看着还是比较合理呢?正是因为理正对桩前土反力的大小不受限制,转动点上部允许产生大于被动土压力的反力,转动点下方允许产生土拉力,这两个力都是抗力,尤其是转动点下方的土拉力(实际是不存在的),其作用效果类似于实际的桩后被动抗力,这样就等于间接考虑了桩后被动抗力的作用,所以最后计算结果看着会比较合理。可以说正是理正这一不合理的设置(对桩前土反力大小不进行约束)使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看得合理起来。不知理正当初这样设置是不是就是有意规避弹性支点法的计算问题。图9看着还不是很明显,这里更改一下开挖深度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理正桩前土反力的计算方法。 图10 理正深基坑计算结果《规程》中没有对桩前土反力的极值范围做出规定,只是要求基坑内侧土反力标准值不得大于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标准值。理正深基坑不限制桩前土反力的大小,而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为了符合实际情况,将土反力严格限制在桩前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也正是因为此,使弹性支点法的问题得以暴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的弹性支点法作出一定的修正,即不限制桩前土反力的下限值(仍然约束土反力不得大于被动土压力),允许土反力出现负值,这部分负值便可以等效为桩后的被动抗力。和理正一样,这样做不是很合理,但这也是为了符合《规程》要求的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方法。最后建议大家,以后在计算类似算例时,最好首先考虑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计算,即使为了符合规程要求使用弹性支点法,也要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校核,以确保安全。 查看全部
某些情况下使用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模块分析悬臂式支护结构变形时,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其中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合理,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下面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算例比较简单,土层为均质砂土,排桩长7.0m,基坑开挖深度为3.0m。图1 算例模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和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如下:图2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结果图3 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最大桩身位移为10.9mm,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而弹性支点法得到最大桩身位移达430.1mm,结果明显存在错误。我们与捷克专家认真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发现问题不在于软件,而是出在弹性支点法计算原理上。弹性支点法是将支护结构视作竖向放置的弹性地基梁,支护结构后方的土压力始终考虑为主动土压力,基坑开挖面以上的锚杆和内支撑视为弹性支座,基坑开挖面以下的土层则采用一系列弹簧进行模拟,规程给出的土反力计算公式为:ps = ksv+ ps0      (1)式中,ps为分布土压力;ks为土的水平反力系数;v为土体压缩水平位移值;ps0为初始分布土压力,规程建议可采用无黏性土主动土压力。图4 弹性支点法计算模型对于支挡式结构,尤其是悬臂式支护结构,当桩长不是很长,桩体考虑为刚性桩时,在结构前后土压力作用下,桩体将绕开挖面以下桩身某点发生转动。转动点以下的桩后土压力为被动土压力,桩前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 图5 悬臂前后土压力当悬臂桩嵌固深度不是很深,桩体转动相对较大时,转动点以下的桩后土压力理应为被动抗力,然而弹性支点法将桩后土压力总是考虑为主动压力,这样就忽略了被动抗力作用,计算得到的桩身变形自然会明显偏大。下面以GEO5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来详细说明: 图6 弹性支点法土压力和桩身位移结果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GEO5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计算,桩后土压力始终为主动土压力;桩前土反力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但大小介于桩前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因为桩体转动较大,转动点以上的桩前反力全部达到了被动土压力,转动点以下的桩前反力全部为主动土压力,但没有考虑转动点以下桩后被动区的被动抗力作用,而实际上这部分被动抗力是很大的,这样就使得计算结果就明显失真,桩身位移显著偏大。但是如果嵌固段足够长,悬臂桩考虑为柔性桩,这样桩身便不会存在转动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上述的计算错误。例如将本算例的桩长改为10m,其它参数不变,采用弹性支点法计算得到结果则很正常,符合实际情况。 图7 柔性桩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因为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将桩后土体同样使用弹簧来模拟,这样就考虑了桩后土压力随支护结构变形的变化,从而完全避免了上述弹性支点法存在的问题。图8 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土压力和桩身位移结果从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桩后被动区考虑了被动抗力作用,计算结果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理正深基坑是如何处理的呢? 图9 理正深基坑计算结果从理正深基坑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其桩后土压力也是按照《规程》要求始终考虑为主动土压力,桩前土反力也是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但是对土反力的大小没有任何约束,桩前上部土反力甚至可以大于被动土压力,桩底的土反力甚至可以为负值,即产生拉力,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条件。但为什么理正的计算结果看着还是比较合理呢?正是因为理正对桩前土反力的大小不受限制,转动点上部允许产生大于被动土压力的反力,转动点下方允许产生土拉力,这两个力都是抗力,尤其是转动点下方的土拉力(实际是不存在的),其作用效果类似于实际的桩后被动抗力,这样就等于间接考虑了桩后被动抗力的作用,所以最后计算结果看着会比较合理。可以说正是理正这一不合理的设置(对桩前土反力大小不进行约束)使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结果看得合理起来。不知理正当初这样设置是不是就是有意规避弹性支点法的计算问题。图9看着还不是很明显,这里更改一下开挖深度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理正桩前土反力的计算方法。 图10 理正深基坑计算结果《规程》中没有对桩前土反力的极值范围做出规定,只是要求基坑内侧土反力标准值不得大于嵌固段上的被动土压力标准值。理正深基坑不限制桩前土反力的大小,而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为了符合实际情况,将土反力严格限制在桩前主动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也正是因为此,使弹性支点法的问题得以暴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的弹性支点法作出一定的修正,即不限制桩前土反力的下限值(仍然约束土反力不得大于被动土压力),允许土反力出现负值,这部分负值便可以等效为桩后的被动抗力。和理正一样,这样做不是很合理,但这也是为了符合《规程》要求的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方法。最后建议大家,以后在计算类似算例时,最好首先考虑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计算,即使为了符合规程要求使用弹性支点法,也要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进行校核,以确保安全。

如何在GEO5抗滑桩和深基坑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段配筋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154 次浏览 • 2017-02-28 15:13 • 来自相关话题

对于抗滑桩等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排桩,当桩身长度较大时,如果桩身采用全长配筋,那么配筋数量将决定于桩身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桩身弯矩和剪力分布,对桩身进行分段配筋,弯矩和剪力大的地方多配筋,弯矩和剪力小的地方少配筋,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配筋量,从而节约钢筋成本。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如何使用GEO5对桩身进行分段配筋设计和验算,这里以抗滑桩配筋为例。某抗滑桩桩长16m,根据桩身弯矩和剪力分布,设计分三段对桩身进行配筋,桩身分段长分别为5.0m、4.0m和7.0m。在抗滑桩设计模块中,为了实现分段配筋验算,需要根据桩身配筋分段长度,在「尺寸」界面中分别添加三段抗滑桩。 图1 抗滑桩桩身分段其它所有设置完成以后,进入「分析」界面,可以得到桩身最大位移、弯矩、剪力等计算结果。图2 桩身位移、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分析完成以后,方可以对桩身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点击进入「截面强度验算」界面,点击添加三个分析工况。图3 添加分析工况在分析工况 [1] 中,截面编号选择1,即选择第一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一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17根。图4 分段一配筋验算在分析工况 [2] 中,截面编号选择2,即选择第二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二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34根。图5 分段二配筋验算在分析工况 [3] 中,截面编号选择3,即选择第三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三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55根。图6 分段三配筋验算如果不采用分段配筋,而是采用全长配筋,那么桩身全长需要的最小配筋数量为55根。图7 桩身全长配筋验算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采用分段配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配筋数量,从而节约配筋成本。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的分段配筋设计与验算与抗滑桩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查看全部
对于抗滑桩等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排桩,当桩身长度较大时,如果桩身采用全长配筋,那么配筋数量将决定于桩身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桩身弯矩和剪力分布,对桩身进行分段配筋,弯矩和剪力大的地方多配筋,弯矩和剪力小的地方少配筋,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配筋量,从而节约钢筋成本。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如何使用GEO5对桩身进行分段配筋设计和验算,这里以抗滑桩配筋为例。某抗滑桩桩长16m,根据桩身弯矩和剪力分布,设计分三段对桩身进行配筋,桩身分段长分别为5.0m、4.0m和7.0m。在抗滑桩设计模块中,为了实现分段配筋验算,需要根据桩身配筋分段长度,在「尺寸」界面中分别添加三段抗滑桩。 图1 抗滑桩桩身分段其它所有设置完成以后,进入「分析」界面,可以得到桩身最大位移、弯矩、剪力等计算结果。图2 桩身位移、弯矩和剪力包络图分析完成以后,方可以对桩身截面强度进行验算,点击进入「截面强度验算」界面,点击添加三个分析工况。图3 添加分析工况在分析工况 [1] 中,截面编号选择1,即选择第一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一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17根。图4 分段一配筋验算在分析工况 [2] 中,截面编号选择2,即选择第二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二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34根。图5 分段二配筋验算在分析工况 [3] 中,截面编号选择3,即选择第三个桩身配筋分段,勾选验算截面强度,根据设计钢筋直径调整钢筋数量,验算结果表明,桩身分段三需要的最少配筋数量为55根。图6 分段三配筋验算如果不采用分段配筋,而是采用全长配筋,那么桩身全长需要的最小配筋数量为55根。图7 桩身全长配筋验算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采用分段配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配筋数量,从而节约配筋成本。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的分段配筋设计与验算与抗滑桩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GEO5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说明

岩土工程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786 次浏览 • 2017-02-28 15:12 • 来自相关话题

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等概念曾详细介绍过,具体可点击这里查看。当时我们借鉴南京水科院魏汝龙教授的观点,认为水土合算方法不甚合理,后来有工程师指出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采用的是不同的强度指标参 数,两者之间不存在可比性,水土合算方法具有其合理性,所以魏汝龙教授的比较方法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GEO5在19版本的时候便加入了水土合算计算方法,所以目前GEO5软件中存在三种土、水压力计算方法,分别为:「有效应力」、「总应力」、「总应力φcu、ccu」。注:当分析设置中选择的验算方法不是「中国规范」时,在设置岩土材料参数时无法选择「总应力φcu、ccu」方法,因为欧美规范中已经淘汰了「总应力φcu、ccu」方法,即不再使用φcu和ccu指标。「有效应力」即水土分算法,「总应力φcu、ccu」即水土合算法,而「总应力」是国外规范采用的计算方法,它与水土合算法的思路一致,不同点是采用的强度指标不同。「总应力」法采用的是UU试验强度指标,因为饱和黏性土不固结不排水实验的φu为0,其抗剪强度用cu来表示,所以「总应力」法又称“φu零法”,这也是为什么在GEO5中选择「总应力」法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参数cu。需要说明的是,cu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黏聚力,确切的说,cu是土的抗剪强度(即已经包含了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在内的所有强度)和土体的有效应力大小相关,而内摩擦角、黏聚力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和土体的有效应力大小无关。cu可以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获得,对于埋深较大的黏性土,不同深度的cu是不同的,GEO5暂未提供输入线性cu的功能,但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层土来实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对土压力及水压力计算、土的各类稳定性验算时,土、水压力的分、合算方法及相应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类别的选取做有明确规定:1、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换言之,对于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在GEO5中应选择「总应力φcu、ccu」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在GEO5中应选择「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2、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合算方法;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φcu、c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φuu;换言之,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在GEO5中应选择「总应力φcu、ccu」法,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φuu。3、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代替;换言之,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在GEO5中应选择「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代替。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水土分算(有效应力)和水土合算(总应力、总应力φcu、ccu)在力学计算上的区别:1)  水土分算:计算时既考虑土体本身产生的土压力,也考虑水产生的水压力,对于边坡稳定性,则考虑作用在条块上的水压力;2)  水土合算:计算时只考虑土体本身产生的土压力,不考虑水压力,对于边坡稳定,不考虑作用在条块上的水压力,即当采用水土合算指标时,输入的地下水仅在视图上有意义,并不参与运算。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水土合算采用的强度指标已经考虑了水的影响,且由于黏性土渗透率较低,水并不单独作用在支护结构上,水土可以合为一体,因此可以不用考虑水压力的影响。 查看全部
水土分算与水土合算等概念曾详细介绍过,具体可点击这里查看。当时我们借鉴南京水科院魏汝龙教授的观点,认为水土合算方法不甚合理,后来有工程师指出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采用的是不同的强度指标参 数,两者之间不存在可比性,水土合算方法具有其合理性,所以魏汝龙教授的比较方法本身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GEO5在19版本的时候便加入了水土合算计算方法,所以目前GEO5软件中存在三种土、水压力计算方法,分别为:「有效应力」、「总应力」、「总应力φcu、ccu」。注:当分析设置中选择的验算方法不是「中国规范」时,在设置岩土材料参数时无法选择「总应力φcu、ccu」方法,因为欧美规范中已经淘汰了「总应力φcu、ccu」方法,即不再使用φcu和ccu指标。「有效应力」即水土分算法,「总应力φcu、ccu」即水土合算法,而「总应力」是国外规范采用的计算方法,它与水土合算法的思路一致,不同点是采用的强度指标不同。「总应力」法采用的是UU试验强度指标,因为饱和黏性土不固结不排水实验的φu为0,其抗剪强度用cu来表示,所以「总应力」法又称“φu零法”,这也是为什么在GEO5中选择「总应力」法时,只需要输入一个参数cu。需要说明的是,cu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黏聚力,确切的说,cu是土的抗剪强度(即已经包含了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在内的所有强度)和土体的有效应力大小相关,而内摩擦角、黏聚力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和土体的有效应力大小无关。cu可以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获得,对于埋深较大的黏性土,不同深度的cu是不同的,GEO5暂未提供输入线性cu的功能,但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层土来实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对土压力及水压力计算、土的各类稳定性验算时,土、水压力的分、合算方法及相应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类别的选取做有明确规定:1、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换言之,对于对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在GEO5中应选择「总应力φcu、ccu」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砂质粉土、砂土、碎石土,在GEO5中应选择「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2、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可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合算方法;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φcu、c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φuu;换言之,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黏质粉土,在GEO5中应选择「总应力φcu、ccu」法,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u、φuu。3、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应采用土压力、水压力分算方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代替;换言之,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砂质粉土、砂土和碎石土,在GEO5中应选择「有效应力」法,此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φ′,对砂质粉土,缺少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直剪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代替。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水土分算(有效应力)和水土合算(总应力、总应力φcu、ccu)在力学计算上的区别:1)  水土分算:计算时既考虑土体本身产生的土压力,也考虑水产生的水压力,对于边坡稳定性,则考虑作用在条块上的水压力;2)  水土合算:计算时只考虑土体本身产生的土压力,不考虑水压力,对于边坡稳定,不考虑作用在条块上的水压力,即当采用水土合算指标时,输入的地下水仅在视图上有意义,并不参与运算。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认为水土合算采用的强度指标已经考虑了水的影响,且由于黏性土渗透率较低,水并不单独作用在支护结构上,水土可以合为一体,因此可以不用考虑水压力的影响。

GEO5中矩形桩的纵向配筋说明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09 次浏览 • 2017-02-28 14:47 • 来自相关话题

在GEO5「抗滑桩设计」或「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对于混凝土圆形桩,软件给出的配筋结果是相对于整个截面的,只要根据配筋结果在整个截面上均布配筋即可。然而,对于矩形截面的混凝土桩,根据梁的配筋计算理论,软件仅给出了受弯最大一侧的配筋结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方便施工,如果采用两侧对称配筋,那么真实的纵筋数目为软件中输入钢筋数目的两倍。但是,有些情况下,尤其是抗滑桩,由于其截面尺寸较大、桩长较长,采用两侧对称配筋可能会造成材料浪费。下面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说明如何合理的对矩形桩进行配筋。情况一:弯矩完全在桩的一侧此时根据软件计算结果,仅在桩右侧配筋即可,左侧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纵向钢筋即可。注:在抗滑桩设计相关手册中关于构造配筋有如下说明:抗滑桩的两侧和受压边,应适当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大于30cm,直径不宜小于12mm。桩的受压边两侧,应配置架力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6mm。当桩身较长时,纵向构造钢筋和架力钢筋的直径应增大。若桩身较长,即使弯矩完全在桩一侧,也可以选择分段配筋,而非通常配筋。关于在GEO5中如何进行分段配筋,请查看:如何在GEO5抗滑桩和深基坑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段配筋情况二:弯矩在桩的双侧此时,可以根据弯矩图将桩分成两端,如下图所示:注:分段时不要求分段处位于弯矩零点,上下偏移均可以,只要能包含相应的最大弯矩即可。分段配筋后,得到上段受弯侧纵向配筋数量和下段受弯侧纵向配筋数量,矩形桩另一侧可进行相应的构造配筋即可。关于在GEO5中如何进行分段配筋,请查看:如何在GEO5抗滑桩和深基坑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段配筋对于弯矩分布更为复杂的情况,如下图,根据需要将抗滑桩分成更多段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配筋还应当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进行判断,而非照本宣科。例如下图中最下方的右侧弯矩就可以完全按照最上方的右侧弯矩结果进行配筋,而无需再单独计算,将桩划分为三段。 查看全部
在GEO5「抗滑桩设计」或「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模块中,对于混凝土圆形桩,软件给出的配筋结果是相对于整个截面的,只要根据配筋结果在整个截面上均布配筋即可。然而,对于矩形截面的混凝土桩,根据梁的配筋计算理论,软件仅给出了受弯最大一侧的配筋结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方便施工,如果采用两侧对称配筋,那么真实的纵筋数目为软件中输入钢筋数目的两倍。但是,有些情况下,尤其是抗滑桩,由于其截面尺寸较大、桩长较长,采用两侧对称配筋可能会造成材料浪费。下面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说明如何合理的对矩形桩进行配筋。情况一:弯矩完全在桩的一侧此时根据软件计算结果,仅在桩右侧配筋即可,左侧按照构造要求配置纵向钢筋即可。注:在抗滑桩设计相关手册中关于构造配筋有如下说明:抗滑桩的两侧和受压边,应适当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间距不大于30cm,直径不宜小于12mm。桩的受压边两侧,应配置架力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16mm。当桩身较长时,纵向构造钢筋和架力钢筋的直径应增大。若桩身较长,即使弯矩完全在桩一侧,也可以选择分段配筋,而非通常配筋。关于在GEO5中如何进行分段配筋,请查看:如何在GEO5抗滑桩和深基坑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段配筋情况二:弯矩在桩的双侧此时,可以根据弯矩图将桩分成两端,如下图所示:注:分段时不要求分段处位于弯矩零点,上下偏移均可以,只要能包含相应的最大弯矩即可。分段配筋后,得到上段受弯侧纵向配筋数量和下段受弯侧纵向配筋数量,矩形桩另一侧可进行相应的构造配筋即可。关于在GEO5中如何进行分段配筋,请查看:如何在GEO5抗滑桩和深基坑分析模块中进行分段配筋对于弯矩分布更为复杂的情况,如下图,根据需要将抗滑桩分成更多段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配筋还应当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进行判断,而非照本宣科。例如下图中最下方的右侧弯矩就可以完全按照最上方的右侧弯矩结果进行配筋,而无需再单独计算,将桩划分为三段。

土体弹塑性变形对基坑外侧土压力的影响

岩土工程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13 次浏览 • 2017-02-28 14:29 • 来自相关话题

实际监测的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分布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理论计算的分布结果不一致,这给工程师设计工作带来了困惑,本文探究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通过一个例题,证明了GEO5深基坑分析模块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能很好地模拟这种情况。深基坑开挖工程中,锚杆和内支撑是常用的支护形式,随着支护结构的变形,其两侧的土压力分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锚杆和内支撑直接作用的部位,工程实际监测出的土压力与理论计算的有很大差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分析,该方法假设支护结构右边为主动土压力,左边为Winkler弹簧,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结构后面的土压力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而实际监测显示,在支护结构右边、锚杆或内支撑作用点的附近,土压力要大于主动土压力,甚至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当施工下一级锚杆或内支撑时,上一级的锚杆和内支撑处监测的土压力反而可能变大。这是由于土体是弹塑性材料而导致的。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回弹曲线如图1所示。加载过程中,弹性应变阶段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当弹性应变发展到极限,开始出现塑性应变,且随着应变增大,应力不再变化。卸荷过程中,回弹曲线不沿着压缩曲线原路径发展,当σ减小为0时,ε并不为0,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值即为材料的塑性变形量。图1深基坑开挖初期,随开挖深度的增大,土压力符合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当开挖到一定深度,为保证坑壁稳定,需采用锚杆或内支撑(尤其是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支护结构作用于坑壁,使坑壁位移向坑外发展,坑壁位移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于静止土压力;继续开挖至下一级锚杆或内支撑施工,监测发现,此时上一级支护处的土压力反而可能变大,这是因为随着第二级支护的施工,对坑壁位移约束作用更大,坑壁位移可能减小,根据弹塑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图,土体发生再压缩后土压力不按照原先路径变化,而是按照图2所示路径变化。这和实测结果是相符的。图2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土的水平反力系数 kh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反力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 同时,该法和弹性支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该方法可以考虑坑外土压力随结构变形的变化。下面介绍一个用GEO5软件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分析的实例:如下图所示,对某基坑先开挖3.5m, 通过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图3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右边的土压力并不一定是主动土压力,在结构上部,因为结构位移较大,因此达到了主动土压力,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结构位移的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与静止土压力,这和现场实测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对上述基坑进一步开挖,为保证基坑稳定性,在深度为2.9m处施加一排锚杆,然后继续开挖至5.5m深度处,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图4这里可以看到,因为锚杆限制了结构上部的位移,再加上锚杆预应力的作用,锚杆上方的结构在该工况阶段的位移朝向坑外(总位移朝向坑内),根据上文提到的土体的弹塑性性质,结构上部的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这和实测结果也是相符的。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本文最初提出的问题。 查看全部
实际监测的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分布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理论计算的分布结果不一致,这给工程师设计工作带来了困惑,本文探究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通过一个例题,证明了GEO5深基坑分析模块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能很好地模拟这种情况。深基坑开挖工程中,锚杆和内支撑是常用的支护形式,随着支护结构的变形,其两侧的土压力分布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锚杆和内支撑直接作用的部位,工程实际监测出的土压力与理论计算的有很大差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分析,该方法假设支护结构右边为主动土压力,左边为Winkler弹簧,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结构后面的土压力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而实际监测显示,在支护结构右边、锚杆或内支撑作用点的附近,土压力要大于主动土压力,甚至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当施工下一级锚杆或内支撑时,上一级的锚杆和内支撑处监测的土压力反而可能变大。这是由于土体是弹塑性材料而导致的。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回弹曲线如图1所示。加载过程中,弹性应变阶段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当弹性应变发展到极限,开始出现塑性应变,且随着应变增大,应力不再变化。卸荷过程中,回弹曲线不沿着压缩曲线原路径发展,当σ减小为0时,ε并不为0,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之间的差值即为材料的塑性变形量。图1深基坑开挖初期,随开挖深度的增大,土压力符合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当开挖到一定深度,为保证坑壁稳定,需采用锚杆或内支撑(尤其是预应力锚杆)进行支护,支护结构作用于坑壁,使坑壁位移向坑外发展,坑壁位移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于静止土压力;继续开挖至下一级锚杆或内支撑施工,监测发现,此时上一级支护处的土压力反而可能变大,这是因为随着第二级支护的施工,对坑壁位移约束作用更大,坑壁位移可能减小,根据弹塑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图,土体发生再压缩后土压力不按照原先路径变化,而是按照图2所示路径变化。这和实测结果是相符的。图2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土的水平反力系数 kh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反力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 同时,该法和弹性支点法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该方法可以考虑坑外土压力随结构变形的变化。下面介绍一个用GEO5软件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分析的实例:如下图所示,对某基坑先开挖3.5m, 通过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图3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右边的土压力并不一定是主动土压力,在结构上部,因为结构位移较大,因此达到了主动土压力,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结构位移的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与静止土压力,这和现场实测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对上述基坑进一步开挖,为保证基坑稳定性,在深度为2.9m处施加一排锚杆,然后继续开挖至5.5m深度处,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图4这里可以看到,因为锚杆限制了结构上部的位移,再加上锚杆预应力的作用,锚杆上方的结构在该工况阶段的位移朝向坑外(总位移朝向坑内),根据上文提到的土体的弹塑性性质,结构上部的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这和实测结果也是相符的。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本文最初提出的问题。

土压力计算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异同点

岩土工程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939 次浏览 • 2017-02-28 14:23 • 来自相关话题

很多用户在使用GEO5中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时遇到一些参数取值方面的困惑,有些用户把国际上常用的总应力法和国内的水土合算混淆了,因此,这里为大家比较一下各种方法的异同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GEO5以及更好地理解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在土压力计算中的异同点。1.有效应力法顾名思义,有效应力法是基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公式为:σ =σ′+μ其中:σ为总应力,σ′为有效应力,μ为孔隙水压力。这即是广为人知的有效应力原理。基于此原理,在计算支护结构时,我们将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分为两部分,即土骨架竖向有效应力产生的水平应力和水产生的水平压力。土体竖向有效应力乘以土压力系数即为土体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同时,考虑土体粘聚力,可以得到有效应力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公式(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 γ’为土体浮容重    γw为水容重    K’a为有效应力指标求得的土压力系数(不同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得到的土压力系数会有所不同)    γ'h即为土体的有效应力    γwh即为水产生的水平应力(水在任意方向的应力都相等)。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GEO5中的库伦土压力可以考虑粘聚力的影响,某些国内岩土应用软件中的库伦土压力在考虑粘聚力的影响时计算结果有时候是不正确的。2.水土分算水土分算即将土骨架产生的压力和水产生的压力分开考虑,这和有效应力法的思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水土分算即有效应力法。国际上统称为effective stress method(有效应力法),而水土分算是国内独有的说法。因此,若要在GEO5中使用水土分算,选择有效应力法即可。此时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3.总应力法在国际上,总应力法又称“φu零法”,因为在饱和粘性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时φu始终为零,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可以用cu来表示。cu即为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GEO5中当我们选择总应力法时,没有φu的原因,因为此时φu=0。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cu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粘聚力,更确切的说,cu是土的抗剪强度,而内摩擦角、粘聚力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关于两者的区别,以及更准确的理解cu的含义,请参阅文献《软黏土地基土体抗剪强度若干问题》(龚晓南)。点击这里下载。对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图中σ1即为土体竖向总应力σz,σ3即为土体水平向应力σx(主动),因此,可以得到总应力中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σz为总应力。GEO5的总应力法中还可以考虑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粘结力a,修正后的总应力法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可以注意到,总应力法计算公式中并没有水压力μ这一项,因为所谓的总应力法是忽略了土体在剪切时产生超静孔压的影响而采用总应力不变的概念,并不牵涉到静水压力。当然,不管在砂性土或粘性土中,在地下水位以下始终存在静水压力,但它与总应力法的计算没有关系。4.  水土合算水土合算即将土骨架产生的压力和水产生的压力结合在一起考虑,这和总应力法的思想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思想一致,因此很多国内的工程师将国际上常用的总应力法和我国特有的水土合算混为一谈,其实二者虽然在思想上一致,但是在抗剪强度指标选择,土压力计算公式上却并不一致。在指出二者区别并阐述水土合算原理之前,需要明确什么时候采用总应力法或水土合算计算土压力。总应力法主要用于饱和粘性土的不排水情况,理由如下:1) 对于粘性土的不排水情况,土体受剪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而这部分水压力通常又无法正确测量或计算,因此宜通过总应力来计算土压力,而不是通过有效应力和水压力。2) 在渗透性较低的粘性土中,水压力的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来,有人甚至认为有效应力原理不适用于这种土。3) 国内勘察单位还未能普遍地配备有三轴试验设备,因而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比较难以获得。国际上通用的总应力法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cu来衡量饱和粘性土在不排水情况下的抗剪强度,在上述3.总应力法中已说明。cu可以通过UU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而国内通常通过CU试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或CQ(直剪固结快剪试验)来测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测得强度指标分别为ccu、φcu和ccq、φcq。和UU试验不同,CU试验和CQ试验得到的φ≠0,也就是说起摩尔库伦包络线并不水平,所以采用cu作为强度参数的总应力法土压力计算公式不再适用于CU试验和CQ试验得到强度参数。因为水土合算不再考虑有效应力,将水土考虑为一个整体,因此,采用ccu、φcu或ccq、φcq作为强度参数的水土合算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σa为总应力,c为ccu或ccq,   Ka为由ccu、φcu或ccq、φcq计算得到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若按照有效原理将总应力拆分为有效应力和水压力,得到下式:其中:σ’为有效应力,μ为水压力。由该式可以看出,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土合算中水压力被主动土压力系数折减了,或被被动土压力系数增大了,从公式的角度来看,其他没有任何区别,当然,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两者选用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对于同一种土,φcu或φcq是小于有效应力指标φ’的,因此,Ka>K’a,也就是说仅仅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就基本弥补了忽略剪切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按照上面的式子,如果再对静水压力进行折减,结果将偏于不安全。关于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作为总应力法强度参数的一些问题,请参阅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点击这里下载。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中推导了一种更为合理和安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和有效应力法(水土分算)计算公式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两者采用的强度参数不同。我们认为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中的方法更为合理,因为静水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土体剪切就折减静水压力,同时,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也通过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而得到了弥补。另外,对于施工时间较长的基坑,超静孔隙水压力最终将会消散,如果仍然采用折减孔隙水压力的公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且偏不安全的。同时,上海基坑规范只有水土分算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由上一段的讨论可知,在采用水土合算时,我们仅仅需要在水土分算的基础上,将有效应力指标替换为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即可,也就是说在GEO5中,我们只要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即可。最后简单总结如下:1、在GEO5中,水土分算可以直接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有效应力强度参数。2、对于总应力法,国际上惯用的强度参数为不排水抗剪强度cu,此时φu=0。我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的强度指标为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且计算公式中通过土压力系数对静水压力进行了折减(主动)或增大(被动),计算结果偏不安全。3、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建议对总应力法进行修正,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总应力法计算公式,该公式在形式上和有效应力法相同,但是强度参数不同,有效应力法为采用有效应力强度参数,总应力法采用总应力强度参数。4、对于饱和粘性土,由于渗透性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采用总应力法更为合理,且采用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的计算公式比《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和安全。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水土合算计算公式并不被国际认可,因为通过土压力系数折减(主动)或增大水压力(被动)没有理论依据。6、在GEO5中,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时,即采用的是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保守,但我们认为更为合理,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采用主动土压力系数折减静水压力(被动土压力同理)。同样的,上海基坑规范也是这样考虑的。7、当不存在或不考虑地下水时,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采用水土合算得到的结果一样。8、GEO5中可以考虑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作为强度参数的有效应力法,该方法是国际上惯用的总应力法。9、GEO5 v19版已添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水土合算法。10、虽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给出了一种水土合算的计算公式,但是我们依然建议大家采用有效应力的公式来考虑水土合算,不对静水压力进行折减,因为这种方法更合理且更安全。11、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的水土合算公式虽然和有效应力法公式一样,但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两者采用的强度参数种类完全不同。关于岩土材料界面中其他更多参数的选取方法,请参阅帖子“关于GEO5在挡土墙和基坑设计中岩土参数的选取”。 查看全部
很多用户在使用GEO5中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时遇到一些参数取值方面的困惑,有些用户把国际上常用的总应力法和国内的水土合算混淆了,因此,这里为大家比较一下各种方法的异同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GEO5以及更好地理解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在土压力计算中的异同点。1.有效应力法顾名思义,有效应力法是基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的,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公式为:σ =σ′+μ其中:σ为总应力,σ′为有效应力,μ为孔隙水压力。这即是广为人知的有效应力原理。基于此原理,在计算支护结构时,我们将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分为两部分,即土骨架竖向有效应力产生的水平应力和水产生的水平压力。土体竖向有效应力乘以土压力系数即为土体水平方向上的应力,同时,考虑土体粘聚力,可以得到有效应力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公式(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 γ’为土体浮容重    γw为水容重    K’a为有效应力指标求得的土压力系数(不同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得到的土压力系数会有所不同)    γ'h即为土体的有效应力    γwh即为水产生的水平应力(水在任意方向的应力都相等)。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GEO5中的库伦土压力可以考虑粘聚力的影响,某些国内岩土应用软件中的库伦土压力在考虑粘聚力的影响时计算结果有时候是不正确的。2.水土分算水土分算即将土骨架产生的压力和水产生的压力分开考虑,这和有效应力法的思想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水土分算即有效应力法。国际上统称为effective stress method(有效应力法),而水土分算是国内独有的说法。因此,若要在GEO5中使用水土分算,选择有效应力法即可。此时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3.总应力法在国际上,总应力法又称“φu零法”,因为在饱和粘性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时φu始终为零,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可以用cu来表示。cu即为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GEO5中当我们选择总应力法时,没有φu的原因,因为此时φu=0。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cu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粘聚力,更确切的说,cu是土的抗剪强度,而内摩擦角、粘聚力是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关于两者的区别,以及更准确的理解cu的含义,请参阅文献《软黏土地基土体抗剪强度若干问题》(龚晓南)。点击这里下载。对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图中σ1即为土体竖向总应力σz,σ3即为土体水平向应力σx(主动),因此,可以得到总应力中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σz为总应力。GEO5的总应力法中还可以考虑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粘结力a,修正后的总应力法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可以注意到,总应力法计算公式中并没有水压力μ这一项,因为所谓的总应力法是忽略了土体在剪切时产生超静孔压的影响而采用总应力不变的概念,并不牵涉到静水压力。当然,不管在砂性土或粘性土中,在地下水位以下始终存在静水压力,但它与总应力法的计算没有关系。4.  水土合算水土合算即将土骨架产生的压力和水产生的压力结合在一起考虑,这和总应力法的思想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思想一致,因此很多国内的工程师将国际上常用的总应力法和我国特有的水土合算混为一谈,其实二者虽然在思想上一致,但是在抗剪强度指标选择,土压力计算公式上却并不一致。在指出二者区别并阐述水土合算原理之前,需要明确什么时候采用总应力法或水土合算计算土压力。总应力法主要用于饱和粘性土的不排水情况,理由如下:1) 对于粘性土的不排水情况,土体受剪将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而这部分水压力通常又无法正确测量或计算,因此宜通过总应力来计算土压力,而不是通过有效应力和水压力。2) 在渗透性较低的粘性土中,水压力的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示出来,有人甚至认为有效应力原理不适用于这种土。3) 国内勘察单位还未能普遍地配备有三轴试验设备,因而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比较难以获得。国际上通用的总应力法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cu来衡量饱和粘性土在不排水情况下的抗剪强度,在上述3.总应力法中已说明。cu可以通过UU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而国内通常通过CU试验(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或CQ(直剪固结快剪试验)来测量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测得强度指标分别为ccu、φcu和ccq、φcq。和UU试验不同,CU试验和CQ试验得到的φ≠0,也就是说起摩尔库伦包络线并不水平,所以采用cu作为强度参数的总应力法土压力计算公式不再适用于CU试验和CQ试验得到强度参数。因为水土合算不再考虑有效应力,将水土考虑为一个整体,因此,采用ccu、φcu或ccq、φcq作为强度参数的水土合算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被动土压力同理):其中:σa为总应力,c为ccu或ccq,   Ka为由ccu、φcu或ccq、φcq计算得到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若按照有效原理将总应力拆分为有效应力和水压力,得到下式:其中:σ’为有效应力,μ为水压力。由该式可以看出,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土合算中水压力被主动土压力系数折减了,或被被动土压力系数增大了,从公式的角度来看,其他没有任何区别,当然,还有一个区别就是两者选用的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对于同一种土,φcu或φcq是小于有效应力指标φ’的,因此,Ka>K’a,也就是说仅仅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就基本弥补了忽略剪切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按照上面的式子,如果再对静水压力进行折减,结果将偏于不安全。关于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作为总应力法强度参数的一些问题,请参阅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点击这里下载。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中推导了一种更为合理和安全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和有效应力法(水土分算)计算公式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两者采用的强度参数不同。我们认为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中的方法更为合理,因为静水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不能因为土体剪切就折减静水压力,同时,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也通过采用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而得到了弥补。另外,对于施工时间较长的基坑,超静孔隙水压力最终将会消散,如果仍然采用折减孔隙水压力的公式,显然是非常不合理且偏不安全的。同时,上海基坑规范只有水土分算也是基于同样的原理。由上一段的讨论可知,在采用水土合算时,我们仅仅需要在水土分算的基础上,将有效应力指标替换为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即可,也就是说在GEO5中,我们只要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即可。最后简单总结如下:1、在GEO5中,水土分算可以直接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有效应力强度参数。2、对于总应力法,国际上惯用的强度参数为不排水抗剪强度cu,此时φu=0。我国《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的强度指标为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且计算公式中通过土压力系数对静水压力进行了折减(主动)或增大(被动),计算结果偏不安全。3、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建议对总应力法进行修正,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总应力法计算公式,该公式在形式上和有效应力法相同,但是强度参数不同,有效应力法为采用有效应力强度参数,总应力法采用总应力强度参数。4、对于饱和粘性土,由于渗透性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缓慢,采用总应力法更为合理,且采用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的计算公式比《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和安全。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水土合算计算公式并不被国际认可,因为通过土压力系数折减(主动)或增大水压力(被动)没有理论依据。6、在GEO5中,选择有效应力法并输入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cu、φcu)或快剪强度指标(ccq、φcq)时,即采用的是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保守,但我们认为更为合理,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采用主动土压力系数折减静水压力(被动土压力同理)。同样的,上海基坑规范也是这样考虑的。7、当不存在或不考虑地下水时,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采用水土合算得到的结果一样。8、GEO5中可以考虑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作为强度参数的有效应力法,该方法是国际上惯用的总应力法。9、GEO5 v19版已添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水土合算法。10、虽然《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给出了一种水土合算的计算公式,但是我们依然建议大家采用有效应力的公式来考虑水土合算,不对静水压力进行折减,因为这种方法更合理且更安全。11、文献《总应力法计算土压力的几个问题》(魏汝龙)中的水土合算公式虽然和有效应力法公式一样,但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两者采用的强度参数种类完全不同。关于岩土材料界面中其他更多参数的选取方法,请参阅帖子“关于GEO5在挡土墙和基坑设计中岩土参数的选取”。

浅议土压力计算中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

岩土工程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017 次浏览 • 2017-02-28 14:10 • 来自相关话题

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来讲,土压力计算分为两种方法: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这两种方法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抗剪强度参数等均不同。目前,有效应力法其实大家已经很熟悉,因为我们在规范上、教科书上学习的朗肯土压力、库伦土压力都是基于有效应力法进行推导的,而总应力法在国内用的还比较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土体情况,以及两者的区别和特点等,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GEO5中提供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   太沙基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公式:σ =σ′+μ   式中:σ为总应力; σ′为有效应力; μ为孔隙水压力  总应力为由固体颗粒、孔隙中的水和气体共同承担的应力;有效应力为土颗粒间的接触应力,控制着土体体积变化和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原理阐明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有效应力原理表示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时,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可以相互转化,即:空隙水压力的减小等于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加。  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  式中:  pa—第i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  σz土中竖向总应力  μa孔隙水压力  ka,i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ci第i层土的有效粘聚力  其中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由具体的土压力理论确定。  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土压力时,需要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有效内摩擦φ’和有效粘聚力c’。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以通过固结不排水试验或固结排水试验得到。对于渗透性好的土,例如砂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其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但是,对于渗透压性差的土,例如粘土,则很难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其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通常情况下,设计时往往会采用一些经验参数来作为粘性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总应力法  由于很难获得饱和粘性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因此,在计算饱和粘性土的土压力时,我们通常采用另外一种强度指标—不排水抗剪强度cu。总应力法中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cu作为土体强度参数,该参数可以由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饱和粘性土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φu=0,因此,国际上也称总应力法为φ=0法。对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图中σ1即为土体竖向总应力σz,σ3即为土体水平向应力σx,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总应力中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                                                                                                                                          GEO5的总应力法中还可以考虑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粘结力a,修正后的总应力法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  可以注意到,总应力法计算公式中并没有水压力μa一项,因为所谓的总应力法是忽略了土体在剪切时产生超静孔压的影响而采用总应力不变的概念, 并不牵涉到静水压力。当然, 不管在砂性土或枯性土中, 在地下水位以下始终存在静水压力,但它与总应力法的计算没有关系。小结  1.  有效应力法采用有效内摩擦角φ’和有效粘聚力c’作为土体的强度参数,土体和结构接触面上的强度参数采用摩擦角δ。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以通过固结不排水试验和固结排水试验得到。有效应力法适合于容易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渗透性较好的土体。  2.  总应力法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作为土体的强度参数,土体和结构接触面上的强度参数采用粘结力a。不排水抗剪强度通过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总应力法适用于不容易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渗透性很差的土,例如饱和粘性土。更多关于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的文章点击这里:GEO5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说明土压力计算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异同点 查看全部
从有效应力原理的角度来讲,土压力计算分为两种方法: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这两种方法中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和抗剪强度参数等均不同。目前,有效应力法其实大家已经很熟悉,因为我们在规范上、教科书上学习的朗肯土压力、库伦土压力都是基于有效应力法进行推导的,而总应力法在国内用的还比较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两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土体情况,以及两者的区别和特点等,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使用GEO5中提供的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有效应力法   太沙基饱和土有效应力原理公式:σ =σ′+μ   式中:σ为总应力; σ′为有效应力; μ为孔隙水压力  总应力为由固体颗粒、孔隙中的水和气体共同承担的应力;有效应力为土颗粒间的接触应力,控制着土体体积变化和抗剪强度。  有效应力原理阐明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有效应力原理表示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时,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可以相互转化,即:空隙水压力的减小等于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加。  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  式中:  pa—第i层土中计算点的主动土压力  σz土中竖向总应力  μa孔隙水压力  ka,i第i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ci第i层土的有效粘聚力  其中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由具体的土压力理论确定。  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土压力时,需要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有效内摩擦φ’和有效粘聚力c’。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以通过固结不排水试验或固结排水试验得到。对于渗透性好的土,例如砂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其有效应力强度指标,但是,对于渗透压性差的土,例如粘土,则很难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其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通常情况下,设计时往往会采用一些经验参数来作为粘性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总应力法  由于很难获得饱和粘性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因此,在计算饱和粘性土的土压力时,我们通常采用另外一种强度指标—不排水抗剪强度cu。总应力法中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cu作为土体强度参数,该参数可以由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饱和粘性土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φu=0,因此,国际上也称总应力法为φ=0法。对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图中σ1即为土体竖向总应力σz,σ3即为土体水平向应力σx,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总应力中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基本公式如下(被动土压力同理):                                                                                                                                          GEO5的总应力法中还可以考虑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粘结力a,修正后的总应力法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为:  可以注意到,总应力法计算公式中并没有水压力μa一项,因为所谓的总应力法是忽略了土体在剪切时产生超静孔压的影响而采用总应力不变的概念, 并不牵涉到静水压力。当然, 不管在砂性土或枯性土中, 在地下水位以下始终存在静水压力,但它与总应力法的计算没有关系。小结  1.  有效应力法采用有效内摩擦角φ’和有效粘聚力c’作为土体的强度参数,土体和结构接触面上的强度参数采用摩擦角δ。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可以通过固结不排水试验和固结排水试验得到。有效应力法适合于容易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渗透性较好的土体。  2.  总应力法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cu作为土体的强度参数,土体和结构接触面上的强度参数采用粘结力a。不排水抗剪强度通过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总应力法适用于不容易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的渗透性很差的土,例如饱和粘性土。更多关于有效应力法和总应力法的文章点击这里:GEO5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说明土压力计算中有效应力法、总应力法、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异同点

GEO5土坡模块中如何确定抗滑桩的最大抗滑承载力Vu

库仑产品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551 次浏览 • 2017-02-28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介绍了GEO5土坡中抗滑桩最大抗滑承载力的确定原理,给用户提供参考借鉴。GEO5 2016新增了抗滑桩模块,可以与土坡模块实现交互,用户在土坡中点击 ,然后点击 ,即可以直接调用抗滑桩模块进行验算分析。在土坡模块分析得到的滑面位置、桩后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都会直接导入到抗滑桩模块。图1 土坡中调用抗滑桩设计模块当用户添加抗滑桩时,弹出图2对话框,其中有一个“最大抗滑承载力”,很多用户对这个参数的取值存在困惑,下面笔者将对这个参数如何确定进行介绍。图2 编辑抗滑桩参数对话框GEO5中这个最大抗滑承载力是根据抗滑桩的受剪承载力来确定的。抗滑桩是受弯构件,且满足h0/b ≤ 4,故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首先按下式计算仅配置剪力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c(第6.3.4条):若剪力设计值超过了受剪承载力Vc,则进一步验算由受剪截面尺寸限制条件确定的Vmax(第6.3.1条),满足剪力V≤Vmax:当 h0/b ≤ 4 时当 h0/b ≥ 6 时当 4 查看全部
介绍了GEO5土坡中抗滑桩最大抗滑承载力的确定原理,给用户提供参考借鉴。GEO5 2016新增了抗滑桩模块,可以与土坡模块实现交互,用户在土坡中点击 ,然后点击 ,即可以直接调用抗滑桩模块进行验算分析。在土坡模块分析得到的滑面位置、桩后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都会直接导入到抗滑桩模块。图1 土坡中调用抗滑桩设计模块当用户添加抗滑桩时,弹出图2对话框,其中有一个“最大抗滑承载力”,很多用户对这个参数的取值存在困惑,下面笔者将对这个参数如何确定进行介绍。图2 编辑抗滑桩参数对话框GEO5中这个最大抗滑承载力是根据抗滑桩的受剪承载力来确定的。抗滑桩是受弯构件,且满足h0/b ≤ 4,故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首先按下式计算仅配置剪力筋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c(第6.3.4条):若剪力设计值超过了受剪承载力Vc,则进一步验算由受剪截面尺寸限制条件确定的Vmax(第6.3.1条),满足剪力V≤Vmax:当 h0/b ≤ 4 时当 h0/b ≥ 6 时当 4 <h0/b <6 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βc = 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βc = 0.8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80,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βc的值。需要说明的是,土坡模块中的最大抗滑承载力实质上是一个初始赋值,通过赋值此参数,在土坡模块搜索出相对应的最危险滑面位置、计算桩后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然后再调用抗滑桩设计模块,对抗滑桩进行配筋设计、抗弯和抗剪验算,并最终确定抗滑桩的设计参数。如果觉得手动计算桩的抗剪承载力比较麻烦,还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软件帮助我们计算。首先,在「抗滑桩」界面中输入任意一个估计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滑面安全系数。进入「抗滑桩验算」界面,启动对应的抗滑桩,在「抗滑桩设计」模块中水平反力系数选择m法(目的是快速完成参数输入),进入分析,如果分析显示结构不稳定,则在「岩土作用力」界面中把桩后滑坡推力调小。再次分析,然后进入「截面强度验算」,点击「详细结果」。详细结果中会给出我们对应桩型的截面受剪承载力,这样我们便不用进行计算。同时,如果我们在「土坡」模块中输入的承载力大于了桩真实的受剪承载力,软件在此处也会给出警告。下图是大致流程: 1. 抗滑桩截面输入任意承载力值; 2. 分析画面安全系数; 3. 启动抗滑桩设计模块,分析对应抗滑桩; 4.  水平反力系数界面选择m法,快速完成补充参数输入,如下:; 5.  分析抗滑桩,如果不稳定,则修改桩后推力大小保证稳定; 6.   验算截面强度,查看详细结果。下图中的Vu即我们所需要的值:有用户可能疑惑,为什么最大抗滑承载力要用受剪承载力公式来计算。因为抗滑桩是受弯构件,其抗弯跟配筋等因素相关,相对复杂,同时,受到的弯矩作用也和推力、抗力的分布图形有关,因此,抗弯验算只能在抗滑桩模块进行。用受剪承载力进行估算相对简单,抗滑桩不考虑剪力筋,仅由混凝土提供的抗剪力很容易确定。故GEO5 2016中最大抗滑承载力选择了用受剪承载力来估算。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抗滑桩嵌固段长度很小时,抗滑桩承载力并不能达到抗滑桩的受剪承载力,因为此时抗滑桩的承载力由嵌固段确定。因此,软件给出设置抗滑承载力沿桩身线性分布的选项,从而在滑面搜索时不至于出现滑面在接近桩底时,抗滑桩承载力依然为抗滑桩的受剪承载力。图3 抗滑承载力沿桩身分布形式云盘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gedCyl1相关内容:抗滑桩参数最大承载力VU和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的确定

抗滑桩参数最大承载力VU和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的确定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125 次浏览 • 2017-02-28 10:00 • 来自相关话题

对于滑面确定的坡体而言,使用抗滑桩支护时,能够确定其嵌固段,在输入抗滑桩参数时,抗滑桩承载力沿桩身分布选择均匀分布,施加在滑面上的抗滑力可以采用桩身最大承载力(抗剪力)VC。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4条其中:混凝土提供的最大抗剪力  对抗滑桩进行分析时,若剪力设计值超过了受剪承载力,则进一步验算由受剪截面限制条件确定的和配置箍筋以后的受剪承载力。图1 桩身承载力均匀分布当滑面不确定,需要自动搜索潜在滑面时,建议采用线性分布。因为,当抗滑桩嵌固段较小时(穿过滑面的桩长较短),抗滑承载力由嵌固段的滑床承载力确定,随嵌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嵌固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抗滑承载力才由桩自身的受剪载力确定,即达到最大抗滑承载力Vu,此时随嵌固深度的增加,抗滑承载力不再变化。这样,滑面在搜索过程中才能自动调整其受到的抗滑力大小。 当选择线性分布时,需要输入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即达到最大抗滑承载力Vu(桩身受剪承载力)时抗滑桩嵌固段长度和总桩长之比。如果K的取值接近0,那么抗滑承载力的分布则接近均匀分布。 图2 桩身承载力线形分布对于滑面不确定且抗滑桩嵌固段较小时,抗滑承载力由嵌固段的滑床承载力确定时,对于桩前坡体为土体时,当在某一深度时,被动土压力减去主动土压力等于桩身最大承载力(抗剪力)时,即时,即可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如图3所示)。对于对于桩前坡体为岩体时,当在某一深度时,桩前岩体提供的承载力,即时,即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如图4所示)。如果觉得精确计算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很繁琐,可以采用经验值,K通常取1/2 ~ 2/3。图3 土体中抗滑桩如何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示意图图4 岩体中抗滑桩如何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示意图 查看全部
对于滑面确定的坡体而言,使用抗滑桩支护时,能够确定其嵌固段,在输入抗滑桩参数时,抗滑桩承载力沿桩身分布选择均匀分布,施加在滑面上的抗滑力可以采用桩身最大承载力(抗剪力)VC。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4条其中:混凝土提供的最大抗剪力  对抗滑桩进行分析时,若剪力设计值超过了受剪承载力,则进一步验算由受剪截面限制条件确定的和配置箍筋以后的受剪承载力。图1 桩身承载力均匀分布当滑面不确定,需要自动搜索潜在滑面时,建议采用线性分布。因为,当抗滑桩嵌固段较小时(穿过滑面的桩长较短),抗滑承载力由嵌固段的滑床承载力确定,随嵌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嵌固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抗滑承载力才由桩自身的受剪载力确定,即达到最大抗滑承载力Vu,此时随嵌固深度的增加,抗滑承载力不再变化。这样,滑面在搜索过程中才能自动调整其受到的抗滑力大小。 当选择线性分布时,需要输入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即达到最大抗滑承载力Vu(桩身受剪承载力)时抗滑桩嵌固段长度和总桩长之比。如果K的取值接近0,那么抗滑承载力的分布则接近均匀分布。 图2 桩身承载力线形分布对于滑面不确定且抗滑桩嵌固段较小时,抗滑承载力由嵌固段的滑床承载力确定时,对于桩前坡体为土体时,当在某一深度时,被动土压力减去主动土压力等于桩身最大承载力(抗剪力)时,即时,即可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如图3所示)。对于对于桩前坡体为岩体时,当在某一深度时,桩前岩体提供的承载力,即时,即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如图4所示)。如果觉得精确计算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很繁琐,可以采用经验值,K通常取1/2 ~ 2/3。图3 土体中抗滑桩如何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示意图图4 岩体中抗滑桩如何确定最大承载力桩长比K示意图

抗滑桩计算中土体嵌固段和岩石嵌固段的区别

库仑产品库仑沈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373 次浏览 • 2017-02-27 17:22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阐述了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桩身嵌固段为土体和岩体时的区别及其应用。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岩土设计软件中并不区分抗滑桩的桩身嵌固段为土体或岩体,分析中默认桩身嵌固段在岩体中,但是土体和岩体的力学特性不同,不能按相同的方式考虑:1、岩体对桩身不会产生主动压力,而土体会产生主动土压力;2、岩体按弹性材料考虑,分析时岩石反力可以达到任意值,最终验算最大应力是否大于岩石的横向承载力,而土体按弹塑性材料考虑,最大应力不能大于被动土压力,最小应力不能小于主动土压力。如果土压力嵌固端也按照岩石嵌固端考虑,就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可以将岩石嵌固段和土体嵌固段分开考虑。如图1,点击「岩石」界面按钮,然后再窗口下方会出现岩石嵌固段的岩体设计参数,本案例我们嵌固深度设置为3m,如图2。图1 设置岩石嵌固段图2 岩石嵌固参数设置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说明在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进行同种条件下嵌固段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证明区分的土体和岩石嵌固段的必要。首先打开抗滑桩设计模块,打开软件自带案例,如图3。图3 打开软件自带案例然后再重新打开一个新的「抗滑桩设计」文件,通过“文件 - 复制数据(粘贴数据)”将刚刚打开案例的数据复制到新文件中。在文件1中,选中右侧菜单栏的「岩石」,输入嵌岩段桩长,这里设置成3m。在文件2中不勾选“桩身嵌岩”,即嵌固端均为土体。分别在两个文件中点击右侧“分析”界面按钮,如图4。在下部窗口出现分析结果。图4 桩身作用力和位移分析结果分别对文件1和文件2分析之后可看出:嵌岩段为3m的土压力+位移图和无嵌岩段的土压力+位移图有明显的差别,如图5、图6。图5岩体嵌固段3m,可以发现有明显的过渡区不连续,岩体不能对桩产生主动压力,在图6中土压力连续变化,土体对桩身产生主动土压力。同时,岩体嵌固段的反力可以无限增大,而土体嵌固段超过被动土压力部分则进入塑性状态,不再增大,可以看到图6土体嵌固段上部分土压力已经达到被动土压力。所以相同的参数下,土体嵌固段(文件2)的桩身位移更大。同时,当设置岩石嵌固段后,计算结果中还包含了岩石最大横向反力是否小于岩石横向承载力的验算,而对于土体,则通过弹塑性方法间接验算了被动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果计算结果不收敛,则说明土体被动区完全破坏,需修改设计方案。图5 嵌岩段为3m的土压力和位移图图6 无嵌岩段的土压力和位移图可以看出,当嵌固段为土体时,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岩体考虑,计算结果将偏危险。借助GEO5分别设置岩石嵌固段和土体嵌固段的功能,可以更加真实的反应嵌固段的应力应变行为,计算结果更加合理,而这是其他抗滑桩设计软件无法做到的。 查看全部
摘要:阐述了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桩身嵌固段为土体和岩体时的区别及其应用。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岩土设计软件中并不区分抗滑桩的桩身嵌固段为土体或岩体,分析中默认桩身嵌固段在岩体中,但是土体和岩体的力学特性不同,不能按相同的方式考虑:1、岩体对桩身不会产生主动压力,而土体会产生主动土压力;2、岩体按弹性材料考虑,分析时岩石反力可以达到任意值,最终验算最大应力是否大于岩石的横向承载力,而土体按弹塑性材料考虑,最大应力不能大于被动土压力,最小应力不能小于主动土压力。如果土压力嵌固端也按照岩石嵌固端考虑,就会得到不正确的结果,所以在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可以将岩石嵌固段和土体嵌固段分开考虑。如图1,点击「岩石」界面按钮,然后再窗口下方会出现岩石嵌固段的岩体设计参数,本案例我们嵌固深度设置为3m,如图2。图1 设置岩石嵌固段图2 岩石嵌固参数设置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说明在GEO5「抗滑桩设计」模块中进行同种条件下嵌固段不同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证明区分的土体和岩石嵌固段的必要。首先打开抗滑桩设计模块,打开软件自带案例,如图3。图3 打开软件自带案例然后再重新打开一个新的「抗滑桩设计」文件,通过“文件 - 复制数据(粘贴数据)”将刚刚打开案例的数据复制到新文件中。在文件1中,选中右侧菜单栏的「岩石」,输入嵌岩段桩长,这里设置成3m。在文件2中不勾选“桩身嵌岩”,即嵌固端均为土体。分别在两个文件中点击右侧“分析”界面按钮,如图4。在下部窗口出现分析结果。图4 桩身作用力和位移分析结果分别对文件1和文件2分析之后可看出:嵌岩段为3m的土压力+位移图和无嵌岩段的土压力+位移图有明显的差别,如图5、图6。图5岩体嵌固段3m,可以发现有明显的过渡区不连续,岩体不能对桩产生主动压力,在图6中土压力连续变化,土体对桩身产生主动土压力。同时,岩体嵌固段的反力可以无限增大,而土体嵌固段超过被动土压力部分则进入塑性状态,不再增大,可以看到图6土体嵌固段上部分土压力已经达到被动土压力。所以相同的参数下,土体嵌固段(文件2)的桩身位移更大。同时,当设置岩石嵌固段后,计算结果中还包含了岩石最大横向反力是否小于岩石横向承载力的验算,而对于土体,则通过弹塑性方法间接验算了被动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果计算结果不收敛,则说明土体被动区完全破坏,需修改设计方案。图5 嵌岩段为3m的土压力和位移图图6 无嵌岩段的土压力和位移图可以看出,当嵌固段为土体时,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岩体考虑,计算结果将偏危险。借助GEO5分别设置岩石嵌固段和土体嵌固段的功能,可以更加真实的反应嵌固段的应力应变行为,计算结果更加合理,而这是其他抗滑桩设计软件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