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基岩施工工序?

岩土工程八度空间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487 次浏览 • 2017-04-06 00:20 • 来自相关话题

井筒设计前施工井筒检查孔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岩土工程老K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3535 次浏览 • 2017-04-06 00:19 • 来自相关话题

检查井的施工工艺怎么验收?

岩土工程老K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494 次浏览 • 2017-04-06 00:19 • 来自相关话题

井巷工程 立井施工有哪些施工方法

岩土工程老K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606 次浏览 • 2017-04-06 00:18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隐蔽工程有哪些

岩土工程暖风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188 次浏览 • 2017-04-06 00:16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施工竣工验收的质量标准?

岩土工程暖风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2388 次浏览 • 2017-04-06 00:16 • 来自相关话题

GEO5有限元模块模拟回填土地基处理行不行?

库仑产品库仑吴汶垣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2371 次浏览 • 2017-04-05 23:56 • 来自相关话题

当填料为砂性土时设计长期或季节性浸水的挡土墙特征。

岩土工程huzhenyu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528 次浏览 • 2017-04-05 23:50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下沉过程中如何观测下沉高度及垂直度?

岩土工程songhoubao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844 次浏览 • 2017-04-05 23:49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封底应考虑哪些因素?

岩土工程songhoubao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774 次浏览 • 2017-04-05 23:49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何在水中沉井?

岩土工程wujinbao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423 次浏览 • 2017-04-05 23:49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基础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岩土工程tangwei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506 次浏览 • 2017-04-05 23:48 • 来自相关话题

沉井施工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岩土工程tangwei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1 个回答 • 1613 次浏览 • 2017-04-05 23:48 • 来自相关话题

谈谈GEO5软件中「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三)

库仑产品库仑吴汶垣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63 次浏览 • 2017-04-04 12:53 • 来自相关话题

本章介绍了如何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完成本次操作需要使用到“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和“单桩设计”三个模块。上一章介绍了如何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来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及相应的参数设置。这一章介绍如何使用「基础」功能中的另外两个选项——桩基础和扩展基础。对于桩基础,如果桩是作为竖向受压桩考虑(例如,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那么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直接在「地基承载力」界面中启动「单桩设计」模块即可。但是,如果挡墙基底的桩主要受水平荷载作用(例如,抗滑桩),在GEO5「抗滑桩设计」桩模块没有正式发布之前,对于这种基础的设计需要使用多个模块进行,且需要加入一些手算过程。从GEO5 v2016版开始,GEO5中加入了「抗滑桩设计」模块,可以很好的实现挡墙加抗滑桩的设计。关于挡墙加桩基的详细教程,请查看专题课程:挡墙加桩基组合结构设计。今天我就以某滑坡边坡为例,重点介绍如何根据边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中的桩基础类型来实现挡墙基底的抗滑桩设计。第一步,在「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中,根据勘察报告给定的滑面,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出滑动面前缘的剩余下滑力。对于选择采用隐式解还是显式解,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隐式)”,得到滑面前缘的剩余下滑力为Fn=282.24kN/m。   图1 土质边坡及给定滑面第二步,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中重新建模,并把挡土墙放置在接近滑面前缘的部位,在「基础」界面中的基础类型列表中选择“桩基础”,在“桩基础”参数面板中选择单排桩。图2 重力式挡墙加基底抗滑桩注:只有挡土墙基底水平且没有凸榫才能使用“桩基础”和“条形基础”类型。第三步,设置好桩长、桩径等参数后,进行「倾覆滑移验算」。经过计算,挡土墙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因为使用了桩基础,滑移稳定性不再进行计算。接着在「承载力验算」界面设置好纵向桩间距,点击“运行单桩设计模块”按钮打开“单桩设计模块”,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软件默认把设计地面放置在桩顶,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滑动面以下的桩身部分才是嵌固段,滑动面以上的桩身部分所受到的土压力已经考虑为剩余下滑力,所以要把设计地面设置在单桩所在处的滑面位置,同时再调整桩顶露出高度至原设计地面位置,即桩的出露部分为桩位于滑体中的部分。这样,在分析时才只考虑嵌固段产生的抗力。注:设置好设计地面后不要忘记还要调整剖面土层位置,以使其符合实际地层情况。图3 设置桩顶露出高度和设计地面埋深第四步,在「荷载」界面中添加剩余下滑力荷载,这里把剩余下滑力简化为水平力(也可以根据单桩贯穿处的滑面倾角将剩余下滑力分解为水平和垂直荷载后再分别施加在抗滑桩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滑面以上的桩身部位才受到剩余下滑力作用。同时,「单桩设计」模块中只能输入作用在桩顶的荷载,因此,添加荷载时需要根据滑动面位置、桩间距、每延米剩余下滑力的大小及分布将剩余下滑力换算为桩顶荷载(关于剩余下滑力分布问题,请参考《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图4 添加剩余下滑力荷载注:添加荷载时可以注意到,从重力式挡墙调用单桩模块后,软件已经自动在桩顶添加了挡墙基底作用在桩顶的荷载。准确来说,挡墙会分担一部分剩余下滑力,即挡墙基底荷载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剩余下滑力。因此,桩身所承受的剩余下滑力应当做一定的折减,但是这个折减量很难确定,因此,我们这里进行了简化,假设所有剩余下滑力都由桩来承担。同时,如果挡墙验算采用的是土压力验算,那么基底作用在桩顶的荷载是由土压力引起的。第五步,在「竖向承载力」设置面板中输入“桩端承载力系数”,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查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图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第六步,在「水平承载力」置面板中设置配筋等参数后,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查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图6 单桩水平承载力验算这样,通过多个模块的结合应用,便顺利完成了挡墙基底抗滑桩设计。需要说明是,这种设计方法只是目前针对抗滑桩设计问题的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使用过程比较麻烦,对抗滑桩设计原理不熟悉的工程师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最后关于「基础」设置面板中的“条形基础”类型,其参数设置也非常简单,本质上与“输入岩土与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类型相似,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该系列其他两篇文章可以通过下述链接访问:系列文章(一):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系列文章(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 查看全部
本章介绍了如何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完成本次操作需要使用到“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重力式挡土墙设计”和“单桩设计”三个模块。上一章介绍了如何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来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及相应的参数设置。这一章介绍如何使用「基础」功能中的另外两个选项——桩基础和扩展基础。对于桩基础,如果桩是作为竖向受压桩考虑(例如,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那么其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直接在「地基承载力」界面中启动「单桩设计」模块即可。但是,如果挡墙基底的桩主要受水平荷载作用(例如,抗滑桩),在GEO5「抗滑桩设计」桩模块没有正式发布之前,对于这种基础的设计需要使用多个模块进行,且需要加入一些手算过程。从GEO5 v2016版开始,GEO5中加入了「抗滑桩设计」模块,可以很好的实现挡墙加抗滑桩的设计。关于挡墙加桩基的详细教程,请查看专题课程:挡墙加桩基组合结构设计。今天我就以某滑坡边坡为例,重点介绍如何根据边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中的桩基础类型来实现挡墙基底的抗滑桩设计。第一步,在「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中,根据勘察报告给定的滑面,采用不平衡推力法,计算出滑动面前缘的剩余下滑力。对于选择采用隐式解还是显式解,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不平衡推力法(隐式)”,得到滑面前缘的剩余下滑力为Fn=282.24kN/m。   图1 土质边坡及给定滑面第二步,在「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模块中重新建模,并把挡土墙放置在接近滑面前缘的部位,在「基础」界面中的基础类型列表中选择“桩基础”,在“桩基础”参数面板中选择单排桩。图2 重力式挡墙加基底抗滑桩注:只有挡土墙基底水平且没有凸榫才能使用“桩基础”和“条形基础”类型。第三步,设置好桩长、桩径等参数后,进行「倾覆滑移验算」。经过计算,挡土墙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因为使用了桩基础,滑移稳定性不再进行计算。接着在「承载力验算」界面设置好纵向桩间距,点击“运行单桩设计模块”按钮打开“单桩设计模块”,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软件默认把设计地面放置在桩顶,而实际情况是只有滑动面以下的桩身部分才是嵌固段,滑动面以上的桩身部分所受到的土压力已经考虑为剩余下滑力,所以要把设计地面设置在单桩所在处的滑面位置,同时再调整桩顶露出高度至原设计地面位置,即桩的出露部分为桩位于滑体中的部分。这样,在分析时才只考虑嵌固段产生的抗力。注:设置好设计地面后不要忘记还要调整剖面土层位置,以使其符合实际地层情况。图3 设置桩顶露出高度和设计地面埋深第四步,在「荷载」界面中添加剩余下滑力荷载,这里把剩余下滑力简化为水平力(也可以根据单桩贯穿处的滑面倾角将剩余下滑力分解为水平和垂直荷载后再分别施加在抗滑桩上)。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滑面以上的桩身部位才受到剩余下滑力作用。同时,「单桩设计」模块中只能输入作用在桩顶的荷载,因此,添加荷载时需要根据滑动面位置、桩间距、每延米剩余下滑力的大小及分布将剩余下滑力换算为桩顶荷载(关于剩余下滑力分布问题,请参考《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图4 添加剩余下滑力荷载注:添加荷载时可以注意到,从重力式挡墙调用单桩模块后,软件已经自动在桩顶添加了挡墙基底作用在桩顶的荷载。准确来说,挡墙会分担一部分剩余下滑力,即挡墙基底荷载中其实已经包含了一部分剩余下滑力。因此,桩身所承受的剩余下滑力应当做一定的折减,但是这个折减量很难确定,因此,我们这里进行了简化,假设所有剩余下滑力都由桩来承担。同时,如果挡墙验算采用的是土压力验算,那么基底作用在桩顶的荷载是由土压力引起的。第五步,在「竖向承载力」设置面板中输入“桩端承载力系数”,进行竖向承载力验算,查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图5 单桩竖向承载力验算第六步,在「水平承载力」置面板中设置配筋等参数后,进行水平承载力验算,查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图6 单桩水平承载力验算这样,通过多个模块的结合应用,便顺利完成了挡墙基底抗滑桩设计。需要说明是,这种设计方法只是目前针对抗滑桩设计问题的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使用过程比较麻烦,对抗滑桩设计原理不熟悉的工程师在使用时可能会出现错误。最后关于「基础」设置面板中的“条形基础”类型,其参数设置也非常简单,本质上与“输入岩土与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类型相似,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该系列其他两篇文章可以通过下述链接访问:系列文章(一):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系列文章(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

谈谈GEO5软件中「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二)

库仑产品库仑吴汶垣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46 次浏览 • 2017-04-04 12:07 • 来自相关话题

本文章介绍了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应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上一章介绍了「基础」界面中各基础类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本章介绍根据中国规范应该选取何种基础类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规定的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为:式中μ为挡墙底与基底岩土体的摩擦系数,规范要求μ宜由试验确定,没有试验的条件下也可按表1-1选用。表1-1 挡土墙基底与岩土体摩擦系数μ因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在「基础」界面中用户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并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表1-1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因为规范定义的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不涉及挡土墙基底与地基之间的粘结力参数(实际上粘结力的影响已经包含在摩擦系数中),所以用户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0,如下图: 图1-1【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2)《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对于水工挡土墙,我国水利部发布的《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中规定的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对土质地基或式中:Fs—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A ─挡土墙基底面的面积(m2);   ∑G—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垂直荷载(kN);   f—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由试验或根据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   ψ—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   a—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粘结力(kPa)。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摩擦角ψ和粘结力a可根据土质地基类别按表1-2的规定采用。表1-2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规定的ψ、a取值注:φ为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测得的内摩擦角(°),c为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测得的黏聚力(kPa)。按表1-2的规定采用ψ值和a值时,应按公式(1-4)折算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综合摩擦系数:对于粘性土地基,如折算的综合摩擦系数大于0.45;或对于砂性土地基,如折算的综合摩擦系数大于0.50,采用的ψ值和a值均应有论证。对于特别重要的1、2级挡土墙,采用的ψ值和a值宜经现场地基土对混凝土板的抗滑强度试验验证。 注:这里有一个小问题,规范中没给出式1-4中G如何取值。很明显,f0的值和G是相关的。如果G取所设计挡墙的值,那么不同的挡墙,f0也是不同的,不仅仅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因此,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对于土质地基的水工挡土墙,在「基础」界面中用户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如果用户根据试验或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了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f,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一样,用户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工程经验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因为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1-2)中不涉及挡土墙基底与地基之间的粘结力参数(实际上粘结力的影响已经包含在摩擦系数中),所以,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0。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基材料的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的土工试验值时,我们可以根据表1-2得到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ψ和粘结力a值,此时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选项,在ψ中输入计算得到的ψ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计算得到的a值。 图1-2 「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对岩质地基可按公式(1-2)计算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或式中:f'—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   a'—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粘结力(kPa)。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值和抗剪断粘结力a'值可根据室内岩石抗剪断试验成果,并参照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及表1-3所列数值选用。但选用的f', a'值不应超过挡土墙基础混凝土本身的抗剪断参数值。表1-3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规定的f', a'取值注:如岩石地基内存在结构面、软弱层(带)或断层的情况,f' 、a'值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GB 50287-99 的规定选用。因此,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对于岩质地基的水工挡土墙,在「基础」界面中,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如果根据试验或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了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f,同土质地基一样,可以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工程经验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输入0。如果没有摩擦系数f值,也可以根据表1-3的规定来估算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和抗剪断粘结力a'值,此时应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估算得到的f'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估算得到的a'值。图1-3 「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综上所述,根据规范要求,天然或处理后的挡土墙地基均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类型来进行参数设置,一般都不使用“采用天然地基材料”类型,当然对于挡土墙设置在人工基础上的情况,应选择“条形基础”或“桩基础”类型,关于这两种基础的详细使用: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三):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系列文章(一)则给出了各种基础类型的简要介绍: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 查看全部
本文章介绍了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应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上一章介绍了「基础」界面中各基础类型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本章介绍根据中国规范应该选取何种基础类型。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规定的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为:式中μ为挡墙底与基底岩土体的摩擦系数,规范要求μ宜由试验确定,没有试验的条件下也可按表1-1选用。表1-1 挡土墙基底与岩土体摩擦系数μ因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在「基础」界面中用户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并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表1-1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因为规范定义的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不涉及挡土墙基底与地基之间的粘结力参数(实际上粘结力的影响已经包含在摩擦系数中),所以用户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0,如下图: 图1-1【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2)《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对于水工挡土墙,我国水利部发布的《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中规定的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对土质地基或式中:Fs—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A ─挡土墙基底面的面积(m2);   ∑G—作用在挡土墙上的总垂直荷载(kN);   f—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由试验或根据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   ψ—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   a—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粘结力(kPa)。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摩擦角ψ和粘结力a可根据土质地基类别按表1-2的规定采用。表1-2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规定的ψ、a取值注:φ为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测得的内摩擦角(°),c为室内饱和固结快剪试验测得的黏聚力(kPa)。按表1-2的规定采用ψ值和a值时,应按公式(1-4)折算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综合摩擦系数:对于粘性土地基,如折算的综合摩擦系数大于0.45;或对于砂性土地基,如折算的综合摩擦系数大于0.50,采用的ψ值和a值均应有论证。对于特别重要的1、2级挡土墙,采用的ψ值和a值宜经现场地基土对混凝土板的抗滑强度试验验证。 注:这里有一个小问题,规范中没给出式1-4中G如何取值。很明显,f0的值和G是相关的。如果G取所设计挡墙的值,那么不同的挡墙,f0也是不同的,不仅仅和地基土的性质有关。因此,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对于土质地基的水工挡土墙,在「基础」界面中用户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如果用户根据试验或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了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f,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一样,用户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工程经验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因为抗滑移稳定性计算公式(1-2)中不涉及挡土墙基底与地基之间的粘结力参数(实际上粘结力的影响已经包含在摩擦系数中),所以,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0。当勘察报告提供了地基材料的内摩擦角φ和黏聚力c的土工试验值时,我们可以根据表1-2得到挡土墙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ψ和粘结力a值,此时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选项,在ψ中输入计算得到的ψ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计算得到的a值。 图1-2 「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对岩质地基可按公式(1-2)计算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或式中:f'—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   a'—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粘结力(kPa)。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值和抗剪断粘结力a'值可根据室内岩石抗剪断试验成果,并参照类似工程实践经验及表1-3所列数值选用。但选用的f', a'值不应超过挡土墙基础混凝土本身的抗剪断参数值。表1-3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规定的f', a'取值注:如岩石地基内存在结构面、软弱层(带)或断层的情况,f' 、a'值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GB 50287-99 的规定选用。因此,根据《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对于岩质地基的水工挡土墙,在「基础」界面中,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 基础类型。如果根据试验或类似地基的工程经验确定了挡土墙基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f,同土质地基一样,可以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由试验或工程经验得到的摩擦系数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输入0。如果没有摩擦系数f值,也可以根据表1-3的规定来估算挡土墙基底面与岩石地基之间的抗剪断摩擦系数f'和抗剪断粘结力a'值,此时应在参数面板中选择“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选项,在μ中输入估算得到的f'值,在“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中应输入估算得到的a'值。图1-3 「基础」界面中输入的参数综上所述,根据规范要求,天然或处理后的挡土墙地基均应选择“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类型来进行参数设置,一般都不使用“采用天然地基材料”类型,当然对于挡土墙设置在人工基础上的情况,应选择“条形基础”或“桩基础”类型,关于这两种基础的详细使用: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三):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系列文章(一)则给出了各种基础类型的简要介绍: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

谈谈GEO5软件中「基础」功能的使用方法(一)

库仑产品库仑吴汶垣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50 次浏览 • 2017-04-04 11:31 • 来自相关话题

本文章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混凝土砌块挡土墙设计」、「悬臂式挡土墙设计」、「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等挡土墙设计模块中的「基础」界面 及「扩展基础设计」模块中的「基底」界面是GEO5 V18以来的版本中新增的功能,主要用于定义挡土墙的基础类型及扩展基础的基底类型。「基础」和「基底」界面的设置面板内容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仅仅是名称不同,今天就以「基础」界面为例来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当挡土墙基底面水平且没有凸榫时,「基础」界面的设置面板如图1所示,基础类型包含“采用天然地基材料”、“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条形基础”和“桩基础”四种。而当挡土墙基底面非水平或有凸榫时,设置面板仅有“采用天然地基材料”、“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两种基础类型。图1 挡土墙基底面水平且没有凸榫时「基础」设置面板 图2 挡土墙基底面非水平或有凸榫时「基础」设置面板采用天然地基材料:挡土墙直接放置于天然地基之上,地基材料为基底所处地层在材料界面中指定的材料。验算挡土墙抗滑移时,计算抗滑力所需的基底摩擦系数和粘结力均由相应天然地基材料的强度参数得到。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用户自定义挡墙基底和岩土之间的强度参数,其中摩擦力计算参数分为“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和“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两种输入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定义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 图3 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 图4 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条形基础:基础材料有“岩土体”和“混凝土”两种选择,其中“岩土体”为用户已经在「岩土材料」中添加好的岩土信息,“混凝土”则需要用户输入基础材料的重度及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图5 “岩土体”选项参数面板 图6 “混凝土”选项参数面板桩基础:可以将挡土墙设置在单排桩或双排桩之上。 图7 “桩基础”选项参数面板那么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呢?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三):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 查看全部
本文章简要介绍了GEO5挡墙系列模块中的四种挡墙基础类型。「混凝土砌块挡土墙设计」、「悬臂式挡土墙设计」、「重力式挡土墙设计」等挡土墙设计模块中的「基础」界面 及「扩展基础设计」模块中的「基底」界面是GEO5 V18以来的版本中新增的功能,主要用于定义挡土墙的基础类型及扩展基础的基底类型。「基础」和「基底」界面的设置面板内容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仅仅是名称不同,今天就以「基础」界面为例来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当挡土墙基底面水平且没有凸榫时,「基础」界面的设置面板如图1所示,基础类型包含“采用天然地基材料”、“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条形基础”和“桩基础”四种。而当挡土墙基底面非水平或有凸榫时,设置面板仅有“采用天然地基材料”、“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两种基础类型。图1 挡土墙基底面水平且没有凸榫时「基础」设置面板 图2 挡土墙基底面非水平或有凸榫时「基础」设置面板采用天然地基材料:挡土墙直接放置于天然地基之上,地基材料为基底所处地层在材料界面中指定的材料。验算挡土墙抗滑移时,计算抗滑力所需的基底摩擦系数和粘结力均由相应天然地基材料的强度参数得到。输入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用户自定义挡墙基底和岩土之间的强度参数,其中摩擦力计算参数分为“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和“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两种输入方式。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定义岩土对基底的粘结力。 图3 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角 图4 输入岩土对基底的摩擦系数条形基础:基础材料有“岩土体”和“混凝土”两种选择,其中“岩土体”为用户已经在「岩土材料」中添加好的岩土信息,“混凝土”则需要用户输入基础材料的重度及岩土和基底之间的强度参数。图5 “岩土体”选项参数面板 图6 “混凝土”选项参数面板桩基础:可以将挡土墙设置在单排桩或双排桩之上。 图7 “桩基础”选项参数面板那么该如何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呢?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二):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正确地选择「基础」类型以及相应的参数设置。请查看该系列文章(三):根据土坡剩余下滑力,使用「基础」功能设计挡墙基底抗滑桩。

optumG2固结时间方面的困惑

库仑产品范某 回答了问题 • 2 人关注 • 2 个回答 • 2547 次浏览 • 2017-04-01 17:01 • 来自相关话题

GEO5中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和基坑规范中弹性支点法的对比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58 次浏览 • 2017-04-01 15:26 • 来自相关话题

本文主要对比一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相对于《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的弹性支点法所具有的优势。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分析,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弹性支点法模型假设支护结构右边为主动土压力,左边为Winkler弹簧。结构右边和左边均作用主动土压力,同时结构左边还作用有用于表示被动区土反力的弹簧,然后计算出结构的变形和被动区的最终土反力。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结构后面的土压力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随结构的变形,结构两边的土压力应当都是随结构变形而变化的。该方法的出现是因为坑内被动区的土压力往往很难判断,因为被动土压力必须在结构有很大的位移时才能达到,而这么大的变形通常是在基坑工程中所不允许的,通过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计算出被动区的土压力分布,但是该方法却忽略了主动区土压力的变化。同时,为了防止被动区破坏,规范要求最终计算得到的被动区土反力的合力必须小于被动土压力,如果大于,则必须重新调整支护方案。2. GEO5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该方法又称Dependent pressure,最早由捷克学者提出(我们熟知的温克尔即捷克人),现已在欧美和日本广泛使用。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土的水平反力系数 kh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反力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该方法还采用以下假设: 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可能是主动土压力至被动土压力之间的任一值,但不能超出以这两种极限土压力为边界的范围。初始未变形结构上作用静止土压力(w = 0) 。作用在变形结构上的土压力由下式给出:其中:σr - 静止土压力    kh - 水平反力系数    w - 结构的变形量                   σa - 主动土压力    σp - 被动土压力 计算过程大致如下: 1. 水平反力系数 kh 被赋值到每一个单元,并且结构受静止土压力作用  - 如下图所示:2. 分析开始后,软件对作用在结构每个单元上的土压力大小进行检查,若其大小超出了极限土压力的范围,软件将调整该处的kh = 0,并在该处施加相应的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 - 如下图所示:以上计算过程将持续迭代,直到结构上每个地方的土压力都满足要求。 在后续工况阶段对结构的分析中,结构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何要根据施工过程将分析计算分为几个工况阶段的原因。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和你的开挖步骤是有关,后一工况阶段的计算结果依赖于上一工况阶段的计算结果,这也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和弹性支点方法相比,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可以更好的考虑结构前后土压力随变形的变化,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出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分布,从而也能得到更真实的结构内力。同时,在对于土压力不能超过极限土压力的考虑上,弹塑性共同变形考虑土体为理想弹塑性,部分区域的土体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即上文提到的软件对每个单元的土压力进行检查,如果超过极限土压力,则设置为极限土压力,即该处土体进入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则不做类似考虑,简化为总的土反力和总的被动土压力的比较,如果不能满足,则不进行任何计算上的调整,用户必须改变结构尺寸重新计算,即整个过程中土体都是弹性状态。软件中提供了多种计算水平反力系数的方法,默认情况下,可以采用广泛使用的“Schmitt法”。下面举个简单例子用GEO5软件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分析:如下图所示,对某基坑先开挖3m:通过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右边的土压力并不一定是主动土压力,在结构上部,因为结构位移较大,因此达到了主动土压力,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结构位移的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与静止土压力,这和现场实测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再对该基坑开挖至5m,如下图: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图: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在底部区域甚至发生了转向,结构左边土压力小于了静止土压力,结构右边土压力大于了静止土压力。由于结构顶端位移太大,我们在继续开挖前,先在2.9m深处施加一排锚杆如下图:分析结果如下图:这里可以看到,因为锚杆限制了结构上部的位移,再加上锚杆预应力的作用,结构上部的土压力大于了主动土压力,这和实测结果也是相符的。因此,在有锚杆时,按照弹性支点法假设结构右边始终作用主动土压力也是不对的。3. 总结:《建筑基坑支护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模型存在缺陷,因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坑外的土压力不可能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而GEO5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很好的弥补了该缺陷,使得计算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和结构上的土压力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同时,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考虑土体的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没有。 查看全部
本文主要对比一下弹塑性共同变形法相对于《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技术规程》(JGJ 120-2012)中的弹性支点法所具有的优势。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采用平面杆系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基坑支护结构的分析,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如上图所示,弹性支点法模型假设支护结构右边为主动土压力,左边为Winkler弹簧。结构右边和左边均作用主动土压力,同时结构左边还作用有用于表示被动区土反力的弹簧,然后计算出结构的变形和被动区的最终土反力。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在整个计算过程中,结构后面的土压力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随结构的变形,结构两边的土压力应当都是随结构变形而变化的。该方法的出现是因为坑内被动区的土压力往往很难判断,因为被动土压力必须在结构有很大的位移时才能达到,而这么大的变形通常是在基坑工程中所不允许的,通过该方法可以较好的计算出被动区的土压力分布,但是该方法却忽略了主动区土压力的变化。同时,为了防止被动区破坏,规范要求最终计算得到的被动区土反力的合力必须小于被动土压力,如果大于,则必须重新调整支护方案。2. GEO5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采用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分析。该方法又称Dependent pressure,最早由捷克学者提出(我们熟知的温克尔即捷克人),现已在欧美和日本广泛使用。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结构周围的岩土材料是理想的弹塑性Winkler材料。材料性质由土的水平反力系数 kh和极限弹性变形决定,其中水平反力系数描述了材料在弹性区域的变形行为。当超过极限弹性变形时,材料表现为理想塑性。该方法还采用以下假设: 作用在结构上的土压力可能是主动土压力至被动土压力之间的任一值,但不能超出以这两种极限土压力为边界的范围。初始未变形结构上作用静止土压力(w = 0) 。作用在变形结构上的土压力由下式给出:其中:σr - 静止土压力    kh - 水平反力系数    w - 结构的变形量                   σa - 主动土压力    σp - 被动土压力 计算过程大致如下: 1. 水平反力系数 kh 被赋值到每一个单元,并且结构受静止土压力作用  - 如下图所示:2. 分析开始后,软件对作用在结构每个单元上的土压力大小进行检查,若其大小超出了极限土压力的范围,软件将调整该处的kh = 0,并在该处施加相应的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 - 如下图所示:以上计算过程将持续迭代,直到结构上每个地方的土压力都满足要求。 在后续工况阶段对结构的分析中,结构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何要根据施工过程将分析计算分为几个工况阶段的原因。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和你的开挖步骤是有关,后一工况阶段的计算结果依赖于上一工况阶段的计算结果,这也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和弹性支点方法相比,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可以更好的考虑结构前后土压力随变形的变化,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出结构的变形和土压力的分布,从而也能得到更真实的结构内力。同时,在对于土压力不能超过极限土压力的考虑上,弹塑性共同变形考虑土体为理想弹塑性,部分区域的土体可以进入塑性状态,即上文提到的软件对每个单元的土压力进行检查,如果超过极限土压力,则设置为极限土压力,即该处土体进入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则不做类似考虑,简化为总的土反力和总的被动土压力的比较,如果不能满足,则不进行任何计算上的调整,用户必须改变结构尺寸重新计算,即整个过程中土体都是弹性状态。软件中提供了多种计算水平反力系数的方法,默认情况下,可以采用广泛使用的“Schmitt法”。下面举个简单例子用GEO5软件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分析:如下图所示,对某基坑先开挖3m:通过GEO5深基坑支护结构分析软件得到的土压力分布和结构位移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右边的土压力并不一定是主动土压力,在结构上部,因为结构位移较大,因此达到了主动土压力,但是随着深度的增加,结构位移的减小,土压力逐渐趋近与静止土压力,这和现场实测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再对该基坑开挖至5m,如下图:分析结果显示如下图:分析结果表明支护结构在底部区域甚至发生了转向,结构左边土压力小于了静止土压力,结构右边土压力大于了静止土压力。由于结构顶端位移太大,我们在继续开挖前,先在2.9m深处施加一排锚杆如下图:分析结果如下图:这里可以看到,因为锚杆限制了结构上部的位移,再加上锚杆预应力的作用,结构上部的土压力大于了主动土压力,这和实测结果也是相符的。因此,在有锚杆时,按照弹性支点法假设结构右边始终作用主动土压力也是不对的。3. 总结:《建筑基坑支护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模型存在缺陷,因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坑外的土压力不可能始终是主动土压力,而GEO5中的弹塑性共同变形法很好的弥补了该缺陷,使得计算得到的结构位移、内力和结构上的土压力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同时,弹塑性共同变形法考虑土体的塑性状态,而弹性支点法没有。

【操作技巧】灵活使用GEO5中「Geo剪贴板」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26 次浏览 • 2017-04-01 14:58 • 来自相关话题

对于GEO5中允许输入多段线的软件模块(2D),例如「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计算」、「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等,都具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那就是多段线可以在模块与模块之间,不同工况阶段之间,甚至同一模块不同界面之间,进行复制和粘贴,该功能我们称之为「Geo剪贴板」。这里举个例子给大家演示一下,以说明灵活使用「Geo剪贴板」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建模时间。其他更灵活的使用,用户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题:软基上海堤的稳定性分析软基上海堤的稳定性分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验算,一是分析海堤下软基的沉降(变形),二是分析海堤的整体稳定性(强度)。这里我们采用的主要步骤是先在「GEO5地基固结沉降分析」模块(以下简称「沉降模块」)中分析软件的沉降,然后再将模型导入「GEO5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以下简称「土坡模块」)。这里我们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利用「Geo剪贴板」将「沉降模块」中的模型导入「土坡模块」。将一个模块中的数据导入到另一个模块中时,我们通常使用GEO5中的「复制数据」功能。但是复制数据功能有一个弊端,就是只能复制工况阶段[1]的数据。固结沉降分析中我们需要在工况阶段[1]中先计算出初始地应力,也就是说,路堤需要在第二工况阶段再添加。如下图:「沉降模块」工况阶段[1]中的模型 「沉降模块」工况阶段[2]中的模型 这时我们在工况阶段[1]中,通过「复制数据」功能,将模型复制到「土坡模块」。 在「土坡模块」中,点击编辑—粘贴数据。这时会弹出一个「插入数据」的对话框,里面可以勾选需要粘贴的数据:   点击确定,那么「沉降模块」中的多段线、岩土材料等数据就复制到了「土坡模块」中。  可以看到,「复制数据」功能仅把工况阶段[1]的模型复制过来了,并不包含填方部分,因为填方多段线在工况阶段[2]。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Geo剪贴板」了。如果我们在工况阶段[2]使用「复制数据」功能,就会得到下面的错误提示: 切换到「沉降模块」中的工况阶段[2],点击选择工具,选择填方多段线。此时填方多段线会成绿色。注:GEO5中提供了多种选择多段线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点击「选择」工具一次性在图中选择多条多段线外,还可以在「多段线列表」中通过点击多段线名称左侧的编号来进行选择。在工况阶段[2]选择好需要复制的填方多段线后,在右侧「Geo剪贴板」中点击「选择的多段线」,于是相应的多段线就复制到「Geo剪贴板」中了。接下来在「土坡模块」中的多段线界面(土坡中我们直接分析整体稳定性,因此,只有一个工况阶段),在「GEO5剪贴板」中点击「多段线」,即可以看到多段线复制以后的设置窗口了。在设置窗口中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多段线是否偏移,以及偏移量,最后点击确定即可。 这个界面可以设置多段线是否偏移,以及偏移量,最后点击确定。 这样,就成功把「沉降模块」工况阶段[2]中的填方多段线复制到了「土坡模块」中,我们再赋值相应的材料就可以分析稳定性了。注: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复制多段线时有多个选择,分别是「高亮的多段线」、「选择的多段线」和「地表」。1) 「高亮的多段线」指和其他多段线颜色相近,但是较粗一些的多段线,这种多段线通常是不处于选择模式时,用鼠标点击任意一条多段线后,相应的多段线就会显示高亮。高亮的多段线同时只能显示一条。2) 「选择的多段线」指处于选择模式时(点击「选择」按钮),鼠标点击的相应多段线,默认显示为绿色。选择的多段线可以同时是好几条。对于想复制多条多段线的情况,应当采用选择模式。3) 「地表」指位于模型最顶端的一条多段线。除了可以在不同模块、不同工况阶段之间复制多段线以外,不同的界面之间也可以复制多段线。例如,我们可以把地层多段线复制到地下水界面,作为地下水位。「Geo剪贴板」的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我们可以在「有限元模块」中通过渗流分析计算出地下水位,然后再把相应的地下水位复制到「土坡」模块中。总结:1.「复制数据」和「粘贴数据」功能可以把工况阶段[1]中的项目信息、多段线、岩土材料、指定材料等信息全部粘贴到其他模块中的第一个工况阶段,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复制工况阶段[1]中的多段线信息,对于有填挖方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的模型,则无法复制其他工况阶段中的多段线数据。2. 「Geo剪贴板」功能可以将软件中任何一个工况阶段的任意数量多段线复制到其他模块中任意一个工况阶段的任意一个界面。但「Geo剪贴板」目前仅可以用来复制多段线信息。 查看全部
对于GEO5中允许输入多段线的软件模块(2D),例如「土质边坡稳定分析」、「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计算」、「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等,都具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那就是多段线可以在模块与模块之间,不同工况阶段之间,甚至同一模块不同界面之间,进行复制和粘贴,该功能我们称之为「Geo剪贴板」。这里举个例子给大家演示一下,以说明灵活使用「Geo剪贴板」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建模时间。其他更灵活的使用,用户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题:软基上海堤的稳定性分析软基上海堤的稳定性分析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验算,一是分析海堤下软基的沉降(变形),二是分析海堤的整体稳定性(强度)。这里我们采用的主要步骤是先在「GEO5地基固结沉降分析」模块(以下简称「沉降模块」)中分析软件的沉降,然后再将模型导入「GEO5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模块」(以下简称「土坡模块」)。这里我们主要讲解如何利用利用「Geo剪贴板」将「沉降模块」中的模型导入「土坡模块」。将一个模块中的数据导入到另一个模块中时,我们通常使用GEO5中的「复制数据」功能。但是复制数据功能有一个弊端,就是只能复制工况阶段[1]的数据。固结沉降分析中我们需要在工况阶段[1]中先计算出初始地应力,也就是说,路堤需要在第二工况阶段再添加。如下图:「沉降模块」工况阶段[1]中的模型 「沉降模块」工况阶段[2]中的模型 这时我们在工况阶段[1]中,通过「复制数据」功能,将模型复制到「土坡模块」。 在「土坡模块」中,点击编辑—粘贴数据。这时会弹出一个「插入数据」的对话框,里面可以勾选需要粘贴的数据:   点击确定,那么「沉降模块」中的多段线、岩土材料等数据就复制到了「土坡模块」中。  可以看到,「复制数据」功能仅把工况阶段[1]的模型复制过来了,并不包含填方部分,因为填方多段线在工况阶段[2]。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Geo剪贴板」了。如果我们在工况阶段[2]使用「复制数据」功能,就会得到下面的错误提示: 切换到「沉降模块」中的工况阶段[2],点击选择工具,选择填方多段线。此时填方多段线会成绿色。注:GEO5中提供了多种选择多段线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通过点击「选择」工具一次性在图中选择多条多段线外,还可以在「多段线列表」中通过点击多段线名称左侧的编号来进行选择。在工况阶段[2]选择好需要复制的填方多段线后,在右侧「Geo剪贴板」中点击「选择的多段线」,于是相应的多段线就复制到「Geo剪贴板」中了。接下来在「土坡模块」中的多段线界面(土坡中我们直接分析整体稳定性,因此,只有一个工况阶段),在「GEO5剪贴板」中点击「多段线」,即可以看到多段线复制以后的设置窗口了。在设置窗口中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多段线是否偏移,以及偏移量,最后点击确定即可。 这个界面可以设置多段线是否偏移,以及偏移量,最后点击确定。 这样,就成功把「沉降模块」工况阶段[2]中的填方多段线复制到了「土坡模块」中,我们再赋值相应的材料就可以分析稳定性了。注: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复制多段线时有多个选择,分别是「高亮的多段线」、「选择的多段线」和「地表」。1) 「高亮的多段线」指和其他多段线颜色相近,但是较粗一些的多段线,这种多段线通常是不处于选择模式时,用鼠标点击任意一条多段线后,相应的多段线就会显示高亮。高亮的多段线同时只能显示一条。2) 「选择的多段线」指处于选择模式时(点击「选择」按钮),鼠标点击的相应多段线,默认显示为绿色。选择的多段线可以同时是好几条。对于想复制多条多段线的情况,应当采用选择模式。3) 「地表」指位于模型最顶端的一条多段线。除了可以在不同模块、不同工况阶段之间复制多段线以外,不同的界面之间也可以复制多段线。例如,我们可以把地层多段线复制到地下水界面,作为地下水位。「Geo剪贴板」的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我们可以在「有限元模块」中通过渗流分析计算出地下水位,然后再把相应的地下水位复制到「土坡」模块中。总结:1.「复制数据」和「粘贴数据」功能可以把工况阶段[1]中的项目信息、多段线、岩土材料、指定材料等信息全部粘贴到其他模块中的第一个工况阶段,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复制工况阶段[1]中的多段线信息,对于有填挖方或者地下水位变化的模型,则无法复制其他工况阶段中的多段线数据。2. 「Geo剪贴板」功能可以将软件中任何一个工况阶段的任意数量多段线复制到其他模块中任意一个工况阶段的任意一个界面。但「Geo剪贴板」目前仅可以用来复制多段线信息。

印尼某电厂扩建工程

库仑产品库仑戚工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32 次浏览 • 2017-04-01 14:04 • 来自相关话题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印尼某电厂扩建工程。工程要求采用美国标准进行设计,因此,该工程采用GEO5单桩设计模块对扩建工程中涉及到的桩基进行了设计。这里以设计剖面B-B’处桩基为例。二、工程参数(1)岩土材料基本参数   所有岩土材料都视作无粘性土(在静止土压力分析时)  (2)桩身尺寸  ①尺寸    直径:d=1.50m    长度:l=8.00m  ②位置    离设计地面高度:              h=1.00m    设计地面离天然地面高度:hz=2.00m(3)地下水   离天然地面深度为8米。三、 工程计算  运行GEO5单桩设计模块(2017),采用的分析设置为:美国-LRFD 2012。该分析设置所采用的规范为:(1)材料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美国规范ACI318-11(2)单桩设计:  ①排水条件分析:美国规范NAVFAC DM 7.2  ②荷载沉降曲线:线性理论(Poulos法)  ③水平承载力:弹性地基土 (p-y 法)  ④验算方法:安全系数法(ASD)(3)竖向承载力验算 (4)沉降计算(5)水平承载力计算四、 结论  运用GEO5「单桩设计模块」对印尼某电厂扩建工程中的桩基工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并得到了的国外业主的认可。 查看全部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印尼某电厂扩建工程。工程要求采用美国标准进行设计,因此,该工程采用GEO5单桩设计模块对扩建工程中涉及到的桩基进行了设计。这里以设计剖面B-B’处桩基为例。二、工程参数(1)岩土材料基本参数   所有岩土材料都视作无粘性土(在静止土压力分析时)  (2)桩身尺寸  ①尺寸    直径:d=1.50m    长度:l=8.00m  ②位置    离设计地面高度:              h=1.00m    设计地面离天然地面高度:hz=2.00m(3)地下水   离天然地面深度为8米。三、 工程计算  运行GEO5单桩设计模块(2017),采用的分析设置为:美国-LRFD 2012。该分析设置所采用的规范为:(1)材料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美国规范ACI318-11(2)单桩设计:  ①排水条件分析:美国规范NAVFAC DM 7.2  ②荷载沉降曲线:线性理论(Poulos法)  ③水平承载力:弹性地基土 (p-y 法)  ④验算方法:安全系数法(ASD)(3)竖向承载力验算 (4)沉降计算(5)水平承载力计算四、 结论  运用GEO5「单桩设计模块」对印尼某电厂扩建工程中的桩基工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并得到了的国外业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