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规模岩土工程建设会带来哪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已邀请:

Jlee

赞同来自: 库仑李建 红色信仰 blue

近几十年来,大规模岩土工程建设已经向人类敲起警钟。最突出的例子是前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起,在伏尔加河上修建了一批梯级水电站。建成后,固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带来难以收拾的环境问题,如地力下降、河口渔业衰退、黑海水位下降等。其他国家,如埃及、荷兰、美国、委内瑞拉等也出现类似问题。据美国航天局(NASA)Goddard 研究中心观测结果,近40年来,由于巨型水库的蓄水量不断增加(已超过1万亿m3),而且主要是集中在较高的地理纬度上,所以导致地球的极点发生偏移,自转速度加快。因此,世界各国都纷纷建立严格的环境评价制度,力图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与水利、采矿等有关的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如我国新疆罗布泊原有3000km2的面积,1952年以后,由于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工程,水源断绝、彻底干涸,形成一片荒原,近1~2年来才开始整治。再如黄河三门峡水库于60年9月蓄水后曾出现严重淤积、河床抬高、土地浸没、水质恶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八百里秦川”的粮食生产,不得不进行改建。改建以后,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到2000年底,库区累计淤积泥沙已达63亿吨,潼关水位高程比建库前抬高了5m。造成陕西三门峡库区洪水、冰凌、渍涝和盐碱化灾害频繁,库区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非常贫困,仍需采取积极措施根治库区灾害。

在岩土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应该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从思想上明确,“人定胜天”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妄想。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我国春秋时代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的哲学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环境恶化的进程,有时比较快,有时可滞后几十年、上百年,必须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

3)工程建设的规模不一定越大越好,在这方面,没有必要无条件地去争“世界第一”。

4)环境保护不仅涉及地学领域的诸多方面,也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态、心理、伦理等其他学科,必须从全国、甚至全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5)自从1992年里约热内卢各国首脑会议通过《可持续发展全球行动计划》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各国高层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重视。但是,情况并未因此而好转,相反,近年来,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有所加剧,直接威协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我国而言,青藏高原冰川的加速消失,已经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

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向大气圈排放超量CO2,目前美国的CO2排放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居第2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在2~3年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空气污染源。

6)值得庆幸的是,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承认中国未能实现节能排污目标的同时,敦促国民关注环保,同时强调必须加大节能降耗和治理污染力度,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确保我国经济长远的健康发展。温总理还明确表示要采取决定性措施,取缔一些不符合标准的热电站、水泥厂、冶炼厂和其它污染严重或技术落后的厂矿。

更值得强调的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更明确提出,今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进一步为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今后,在国民经济基础建设中,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定,切实贯彻执行,切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利好利”,“好大喜功”的短期行为。

对于涉及到全局性生态平衡的特大型工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和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把问题研究透、解决好,否则就会带来大浪费,大污染,大破坏。

要回答问题请先登录注册